作者:吴小秋
十三
我们那年的分配,是班里、系里的干部决定的。我一直在太原生活了十六七年,本想留在太原。但在毕业前七个月,我父亲被以“城市人口压缩”之名,赶出了太原(其实是政治迫害),父母都回到离别30年的故乡汾阳,我也就失去留太原的理由了。加之我内心也不愿找干部“走后门” ,虽然当时还没有 “走后门”的说法,但跟领导提一提,也还能起一些作用。我那时太清高,觉得自己学习不落后,在太原铁路学校实习时,也得到铁路学校语文组的好评。会分到一个好一些的学校的。加之,除了太原,原籍和别处也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陌生之地,分到哪算哪吧。
1962年8月中旬,分配方案宣布了。我被分到中阳中学,带高中语文课。这个县在哪里,我都不知道,赶忙找了一本山西省地图册,一查,才知道在晋中地区的最西面(现在属吕梁市)。
到了中阳县才知道学校地处吕梁山腹地,在县城北面,距县城四五里,位于南川河畔,东西两山之间。
学校分成上下两截,高处是教室、师生宿舍,低处是操场、农田。校门坐东朝西,两边墙上分别写着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八个布局不匀称、笔画粗细不一的宋体字,出了大门是一条乡间公路,过了公路,又是一片开阔地。据说,这里原来是河滩,困难时期,为了补贴师生口粮不足,大家用汗水拦河坝地,造出了一块农田。过了这片农田,就是一条流水潺潺的南川河,浅浅的河水大约有六七米宽,河中有几块大石头分散地一溜儿摆开,听人们说这叫踏石,是供人们过河用的。
一进学校,就听到一个男中音的歌声:“你含苞欲放的花一旦盛开更美丽,你含苞欲放的花盛开更美丽,只有在我的花园里才能找到你,只有在我的花园里才能找到你。来吧,快来吧,我的那玫瑰花你快过来吧 ……” 嗓音柔和醇厚,歌声悦耳动听,仿佛在迎接我的到来。我正是那含苞欲放的花,在这里会盛开的!
后来听说唱歌的是一位俄语教师宋逮,原来是部队上搞翻译工作的,虽然个子不高,但肚里装的东西真不少,反右前就翻译出版过一些文学作品,到中阳后,还在不停地翻译。当时正在翻译普希金的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得米拉》。他是因为被打成“右派”,从北京贬来的。后来了解到宋老师是个非常老实厚道的长者,这样的人都能打成右派,真是不可思议。这里虽然地处大山深处,但藏龙卧虎,不可小觑呀!
到中阳第四天,张润宇老师也来报到了。我正备课,他就进了我办公室。天南海北聊了起来,听口音,他是天津人。他告我,他是山西农学院的教师,学院派他来支援山区,他先来看看。然后从学校环境聊到课程安排,从业余生活聊到电影艺术。张老师知识真丰富,天南海北,无所不知。当时刚上映过法国影片《四海之内皆兄弟》,俩人都很喜欢这部电影,非常欣赏影片中的几个人物。他们为了救助海上遇难的船只,抛开自己的一切,尽心竭力,东奔西跑。特别是丈夫刚刚去世,正沉浸在无边痛苦之中的寡妇,也能够丢开个人的悲痛,用尽全力,奋力拼搏,最后一船人终于得救了。说到这里,张老师眼中充满泪水,他尽力掩饰着,又开了一个话题…… 我马上就要上课,这第一节课讲不好,可是要出丑的,他却全然忘却了一切,好像好不容易遇到知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直说了三个小时,直到吃饭,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临走时连连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耽误你备课了,咱们明天再聊!”送走张老师,我更坚信,这里高人很多,不能等闲视之!
后来知道,张老师出身于小资本家,大约就是因为这,被贬黜到山区的。他是教政治的,几年后我们熟悉了,我给他起了个雅号:诸葛吕端。因为他对国家大事、方针路线、党内斗争清清楚楚,但是说话又非常小心,从不越雷池一步。“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嘛!一年夏天,暴雨后山洪暴发,我们几人到河滩看洪水,河水比平时宽了许多,浊浪排空,肆虐而下,河水中有蔬菜、瓜果,还有成形的木料。忽然,张老师发现水中若隐若现地飘下一个孩子,他急忙跳入水中,挡住那个穿花衣服的姑娘,大家七手八脚帮忙把人拖上岸。后经辨认,原来是我们学校初中的一个学生。她过河时,已经快到岸边了,洪水突然高涨,被冲下来的洪水卷入河中。幸亏抢救及时,人只是呛了几口水,没有生命危险。如果救人的是贫下中农,必然会竖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但张老师出身于小资本家,当时不仅没有受到表扬,还挨了批评。领导说我们上班时间跑到河滩看发洪水,是不遵守劳动纪律。对这样不公的待遇,张老师一句话也没说。这是后话,不说也罢。
十四
我一上班,就接了高二年级的语文。山区的孩子上学较晚,这个班的学生最小的十八九岁,最大的只比我小一两岁,已婚的很多。一开课,压力是很大的,只怕学生反映教得不好,被贬到初中,所以备课狠下了一番功夫。当时教学参考书极少,只有人教社薄薄的一本,简单扼要,提纲挈领。另一本是扬州师范编的较细的分析。我又不愿意手拿参考书,照本宣科。所以在分析教材上很动了脑筋,既注意了段落的衔接照应,又考虑了每句话的作用缘由,既分析了全篇的布局安排,又讲解了文中涉及的修辞逻辑。而且,要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人典故、诗词笑话。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每节课学生至少要有三次会意的笑声,因此也设计了幽默诙谐的课堂用语。
接课三天后,学生开始三三两两到我宿舍(当时,两个教师有一间宿舍,同时也是办公室,休息、备课都在这间房子里),问这问那,也还聊一些家常。我慢慢了解了这个班的情况。这是高中招生最好的一个班,当年,全县有七个初中毕业班,只招了这一个高中班。所以,学生的程度较高,而且整齐划一,没有太差的学生。招生时还不太强调学生的阶级出身,因此家庭有问题的不少;到毕业时,正遇到绷紧了阶级斗争的弦,出身有问题的学生,大学一律不招,所以好多同学学习很好却没能上大学,造成了终生的遗憾。不过,最后的发展还是不错的,其中有的当了地委书记、县委书记,有的当了校长、局长,还有的成了名震遐迩的优秀教师。这是后话了。
全班有四十多人,就有十几个同学的语文学得相当好,每次作文评讲总有七八篇文章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我只能挑两三篇在课上朗读,究竟读哪篇?很难定夺。时间长了,我慢慢从学生口里得到反馈,知道我的课学生还是很满意的。
一天晚上,只我一人在宿舍时,一个已婚的女同学李兆琴单独来到我宿舍。先是说了一些她在语文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我把她提出的问题解决以后,她说:
“吴老师,你都大学毕业了,还不考虑个人问题?”开课一个多月了,大家都知道我是单身。听了这话,我立马紧张起来:
“这……”
“老师,有个女同学对你很有好感,她是刘英菊……”
“喲?我还没考虑这个问题,我是想先立业再成家,况且,我新来乍到,对什么也不了解……”
李兆琴走后,我思想开始了剧烈的斗争,老实说我不甘心永远呆在这深山老林中。况且,老师和学生恋爱结婚,成何体统?
我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见过富贵雍容的牡丹,见过芳香扑鼻的玫瑰,见过娇小俏丽的迎春,见过楚楚动人的蔷薇。山间这支单薄的波斯菊还没有引起我的注视……”
日记本就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那时,山乡民风淳朴,平和安宁,真正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一个人有门锁,甚至到四五里外的县城开会、看电影,也从来没人锁门。人们很有自尊,也很尊重别人,从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十五
一天,一个男同学对我说:“吴老师,你咋惹下刘英菊了,她说你狗眼看人低。” 后来我一打听,她还真就说了一些对我不恭的话,什么 “ 看那德行,不就有个高个子,不就语文讲得好,有什么了不起!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看来,我是忽略了自己的日记,觉得也没写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容。她肯定偷看了我的日记。我急忙把那个找过我的李兆琴同学找来,一再对她说:“ 我一点也没有看不起刘英菊的意思,我是不想在工作还没有做出成绩时,就谈个人的事。你一定要跟刘英菊说说,她语文学得很好,作文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又是很有组织能力的文娱人才。再说,英菊又是干部家庭出身,钟鸣鼎食之家,我自己觉得高攀不起,还敢看不起她?”
此后上课,我格外关注英菊,课堂上经常提问她较难的问题,只要她答题正确,我就大加表扬,作文也常用她的文章为范文,当堂诵读,详细分析其优点。课堂上更注意用她们感兴趣的实例说明所讲的文学主张。有一次讲到写文章应该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尽量让读的人经过想象而得到些想要得到的东西,如果说话直来直去,既不风趣幽默,又枯燥无味。英菊脱口问道:
“那么,怎样写才不是直来直去?”
我略一思索,说:“大家听听下面这首诗。”
炎夏的夜晚,我在院中乘凉,
优美的手风琴声在门口轻轻飘荡,
我问妹妹,“拉琴的青年是谁?”
她说:“管他呢,你瞧月儿多亮!”
我正瞭望那山顶上微笑的月亮,
琴手和一位姑娘走在山坡上,
我问妹妹:“那姑娘怎么像你?”
妹妹早已不在我的身旁。
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着,我戛然而止了。隔了两三秒钟,突然课堂上爆发出会心的大笑。笑声停止后,我说:“作者没说妹妹搞了个对象吧?但是这个意思大家明白吧?”
“明白了!”这时英菊面颊上飞出两片红云。
有次,我讲文学的阶级性。引用了鲁迅先生的 “贾府的焦大也不会爱林妹妹的” 后又讲了个故事:一天大雪后,地主请当地的富商和县衙的官员饮酒赏雪。三个人兴致很浓,官员提议每人一句诗,赞美这眼前的美景。商人看到这飘飘洒洒的大雪片,心想如果都是钱,那多好,于是,随口吟出:“大雪纷纷落地。”轮到官员了,他想到自己能在此欣赏美景,全凭皇帝任用自己,出于对圣上的感激,马上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这地主想,我坐到家里就有吃有喝,如果每天有美景让我欣赏,那该多好。于是踌躇满志地说:“何妨再下三年--”这时一个叫化子正躲在廊檐下瑟瑟发抖,这寒冬的大雪再下三年非冻死不行。气愤地说:“放你妈的狗屁!”同学们又爆出一片笑声,英菊的笑声尤其爽朗。
十六
十多天后,英菊在下晚自习后,独自来到我办公室。这时我的宿舍兼办公室已经搬到小窑洞中,独自一人占一孔窑洞。她解下围巾,站在桌旁对我说:
“你讲鲁迅作品,不给我们把长句子讲讲,有些句子我们学完也不懂。”
“喔,这我倒没注意。哪个句子?”
她把书打开,指着一个很长的句子说:“喏,就这一句。”
我一看,句子足有五六十个字。是《记念刘和珍君》里的, 我一字一句读着:“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我缓了口气,继续说:“这样的句子要分两步理解。第一步,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件,也就是句子的主干。比如,这一句的主干是’事实……足为……明证’ 就是说:事实足足可以成为明显的证据。那我们再看第二步,那就是分析一下修饰部分,也就是定语、状语、补语等。’事实’ 的修饰成分,就是它的定语,是 ‘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 ,这又是个倒装的复句,意思是说, 即使殒身不恤,牺牲性命,也要互相救助。’明证’前又有很长的定语,就是说,前面所说的事实,足可以成为什么样的明证。什么样的呢?‘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意思是说,虽然封建主义用阴谋密计压抑中国女子达数千年之久,但她们的勇敢坚毅的精神却始终没有消亡。回过头来,你把整个句子连起来再看看,意思明白了没有?”
她拿着书,思忖了片刻,高兴地说:“喔,知道了。这个句子意思是说:青年们即使牺牲生命,也要互相救助,这样的事实就能够更加明白地证明了:封建势力虽压抑了中国女子数千年,但他们的勇毅始终没有消亡。” 说着,下意识地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讲得太好——”话还没说完,她赶忙放开我的手,尴尬地说:“以后碰上长句,就先分析句子结构,这就好理解了。” 少停了停,又接着说: “你的语文讲得真好,比以前的老师强多了,才工作三个多月,同学们都说没见过你这样讲语文的,大家都喜欢语文课了。这‘业’早‘立’稳了。”说着,飞红了脸,推开门就跑。
英菊走后,我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她只比我小六岁,虽然也耍过孩子脾气,但从总的方面对我还是不错的,几个月来,她常用休息时间给我洗衣服,打扫家,擦玻璃;人也很好学,各门功课在班里都名列前茅。性格很活泼,舞跳得也好,班里出节目,常常是主角。人虽然长得不是太漂亮,但在这个班的未婚女同学里,也还算超尘拔俗的。但是,在这里结了婚,可就一辈子走不出大山了。一来中阳,就觉得两边的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要后辈儿孙也成了山民,我对得起我的父辈先人吗?
可又一想,这个小山城,过去分配来的大学生很少,即使有,也多是专科生。加之山城地处西部山区,交通不便,比较闭塞,所以对外面的事物,了解甚少,可真是“不知有汉,遑论魏晋”。1962年中阳中学一下就分来七个本科生,成为山城的巨大新闻。没多少天,当我们走在县城里时,就有人指指戳戳,回头率极高,不惟机关干部,就连引车卖浆者之流,也在纷纷议论。俗语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所以觉得在这里工作也满不错的。
用理智牵制感情,不啻于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随着时日的推移,我渐渐觉得脑子里常常出现她的影子,那一颦一笑,那凌波碎步,那回眸时眼中含着的难以觉察的情愫,洗衣时抬头露出的浅浅的笑靥,那听课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形的微微颔首,那翩翩起舞中轻盈欢快的柔美姿态……常常会闪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波斯菊虽然单薄稚嫩,但在一片山花中也自有风韵,也自有引人之处。仔细端详,这波斯菊不也挺好看嘛。
到后来,再上课时我已经不敢提问英菊了,她一站起来,我就觉得心跳剧烈,脸上火辣辣的。我想,爱脸红的我早已满脸通红了。她也好像看出点什么,每当俩人目光相撞时,她就低头看着我,微微摆手,意思是我不要提问她。再以后,她来我宿舍更勤了,几乎每天晚自习前都到我宿舍坐一阵。
在宿舍里,我给她讲马丝洛娃、聂赫留多夫的故事,讲于连、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个人奋斗,背诵普希金的《致大海》,朗读屠格涅夫的《初恋》。她给我介绍班里的情况,奇闻轶事,乡间的传说逸闻、民俗风尚。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这样其乐融融地过了半年多。说是恋爱吧,两人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纸,说是正常的师生关系吧,隔两天不见面,就觉得不是滋味。
十七
高一年级期终考试结束后,在一个溽热的下午,她来跟我道别,眼里好像含着泪水,我问她怎么了,她什么话也没说,递给我一张折叠好的信笺,转身走了。我赶忙打开,只见一开始就是“吴老师,对不起,我以后不能来看你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看完信后,我明白了。原来学校的总支书记和她父亲是经过浴血奋战的战友,听到我俩的情况后,觉得两人门不当户不对,出于对战友的负责,书记找英菊谈了话,告她说,我的父亲是右派,又有历史问题,已经被组织赶回了农村;加之我的档案也不干净,上高中时,就参加过非组织活动;读大学时,屡遭批判。现在,毛主席党中央大抓阶级斗争,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会影响她的前途,说不定高中毕业连大学都不能上。听了书记的劝说,英菊考虑了好多天,最后大哭一场,决定不再和我来往了。
假期中,我心里荒漠一片,多日缱绻,长期欢虞。而今却 “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 于是,含泪给她写了一封长信,没有一个字责怪她,而是倾诉了对她的思念和关怀,畅谈了和她交往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深深责怪自己,没有尽早开导她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个人大事,承认自己不认真考量一下自己,真是异想天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话虽然说得柔和好听,其实心里非常怨恨她,心想,是你托人跟我提这件事的;我不同意,你还在班里骂我,分明是逼我就范。我把半年多的时间都消耗在你身上了,你却说反悔就反悔,说变卦就变卦,你就不想想对得起我吗?我是个贱人?一切都得由你?这世界就是你们贫下中农的?但是,这样的情绪我一个字都没有表露,我是想用橡皮裹着的钢丝鞭狠狠抽她几鞭子。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果然,秋天开学后,她明显瘦了许多,面庞不如过去圆润了,面色不如过去艳丽了,肌肤也不如过去丰腴了,凌波碎步也显得凌乱了。
看来不仅“祸”应该“远避”,“福”也同样应该“远避”。长老的八个字,越来越让我理解了。
十八
开学后,我改带初中了(这一年中阳中学只有高二、高三两个班。高三已有个老教师上课,高二是原来是我代的课)。大约这是书记跟教导处打过招呼,想让我离开英菊所在的班。但其他同学不明就里。所以有些同学满腹牢骚,多次找我,而我却心知肚明,什么话也不能说。此后,我把很大精力放在古文和俄语学习上。决心考研究生,离开这个鬼地方。
自此以后,每周我用三个早上背古诗词,用三个早上背俄语。“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歌,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背诵的是《哀江南》,但抒发的却是自己的感情。再一天,又是俄语:“ 日迹,咩尼亚,依,亚,歪了弩丝;道了嘎,奥勤,日迹;日迹!卡各达,纳喔加特,格卢丝其,绕了嘚也,道日迹……”(这是西蒙诺夫的抒情诗《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意思是: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忧伤的情怀……),有时也唱唱俄语歌曲:“伏哎达特外且勒,嘚泼列克拉丝哪,茅依他哇里诗塔列靠”(意思是:在今天晚上,你很漂亮,我的亲爱的同志)读的是俄语,唱的是俄语,心里却想着英菊。这种忧思和情绪很长时间扭不过来。
一年过去了,得不到研究生招生的消息。
两年过去了,仍未得到研究生招生的消息。
想想自己的个人条件,即使教育部招收研究生,恐怕国家也不会录取我的。算了吧!听天由命,安贫乐“贱”吧!但是,心里却空朗朗的。
白居易在《中隐》中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可是,哪有“留司官”让我作呢?为了免于动辄有人找麻烦,只能 “不劳心与力” “置身吉且安”了。但是这种“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 又非我之所欲,心绪茫茫,不知所之。
那些天,我忽然记起了长老的告诫“清静无为,远避祸福。”算了吧,不要再有什么奢望了!
像我这样父亲有过历史问题的人,是不应该有所欲求的,但我多年学习语言文学,与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总不忍心把她抛弃。到中阳第三年,我又贼心不死,开始在教材研究方面下点功夫了。当时每本教材中,总有两三篇课文是没有任何参考的,这一年,我从自己的教案中整理出几篇研究教材的文章,寄给省里教研室。1966年春,采用稿件的通知下来了,当时我就像迷途的航船,远远看到了帆影,戈壁滩上的跋涉者隐隐听到了驼铃声一样,异常兴奋!我终于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为祖国做出贡献了。这时,我忽然想起,贾治中在信里曾给我写过一句深情的话:“祖国总有需要我们的一天!”这句话,在艰难的岁月中,激励着我,不能让苦难成为理想的装殓,防止让鄙陋成为自己的名片!在本职岗位上我努力了,我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了,可是却背离了长老的告诫。
不过,最终也没有等到刊载拙作的杂志。不知是学校加注了“不宜刊用”的意见,还是因为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待续)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