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明道
51、晚年的幸福生活之四——谈身体健康
我的大外孙女伊君曾经问过我一句话:姥爷,你现在还缺什么?我说:孩子,你问姥爷这话的意思就是,我缺什么你们大家都能使我满足,我实话告诉你,我现在什么都不缺,整天过着丰衣足食钱花不完的生活,还能缺什么呢?让别人看了,谁要是满足这几个条件,那就是非常的幸福了。其实不然,几十年的生活让我体会到“幸福”是个很复杂的概念,一个人如果一切物质都很好,家中儿女又孝顺,就是身体不好,还能谈得上幸福吗?特别中老年朋友,许多人都会这样说,再有钱都不如有个好身体,这是一句大实话。但是人吃五谷杂粮,谁也不能保证自已一生都不生病。如何面对这一客观事实,就只有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寻找方法,使自己不生病,少生病或晚生病。我老两口的情况是,我有糖尿病,夫人有高血压。
也真该我俩有福气,家中儿女孝顺,出门净遇好人。最使我不能忘记的 是两位年轻人,就是枫林晚老年健康管理中心的程国威和张文华,小程毕业于郑州医学院,医学知识丰富,非常尊重老年人,我的糖尿病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得以控制。为了延缓老年痴呆,他给我讲人的大脑是用则进,不用则废,并鼓励我多动脑,他知道我喜欢数学,就鼓励我多做数学题。我的五集平面几何习题解,就是在他的鼓励下完成的。2010年他调走之后,换了小张,她是我们的滑县老乡,对我两个的生活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身体上有什么问题向她咨询,家中什么事情也愿意和她商量,所以每天去店里都非常开心。
人的一生不是在真空中生活,要在社会中和自己接触到的人中寻找知识、寻找快乐,给幸福的生活再添色彩。
52、晚年幸福生活之五——我的忘年之交
我兄弟三人,无姐无妹。我和弟弟膝下无子,哥哥有一男孩取名冠忠。冠忠于1989年参军,在山东济南**部队卫生队服役。1991年大哥邀我到部队看望儿子,我与大哥高兴地一同前往。到济南后,在车站迎接我们的是穿着新军装、非常有朝气的两个青年人,一个是我侄子冠忠,一个是他的亲密战友耿金利。两个小青年,一看到我俩到来就跑上前和我们拥抱,冠忠抱着他的父亲,小耿自然就抱住了我,这是济南第一次见到小耿。小耿是封丘县曹岗乡耿堤村人,他积极上进,热爱学习,我们谈的非常投机,我们一老一少从此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在济南几天,他和冠忠一样对我和大哥非常尊重,生活处处关心,端茶送饭,非常勤快。走哪儿都要搀着我。我和大哥回老家以后,小耿每次回家探亲,都要先到我家看望我,交谈分别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情况。96年农历八月十五,小耿从部队回来探亲,去我家那天因为我和老伴不在家而错过了见面的机会,次日清晨我就乘车去了他家,小耿的父母热情地接待了我。饭后小耿的母亲提及让小耿作我的干儿子,我说:人的亲情,不是来源于形式,有些亲生儿子还虐待老人呢。我和小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任何形式都不影响我和小耿的亲情关系。小耿深深的向我鞠了一躬,表示要永远保持这种父子一样的感情。
一转眼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互相的书信来往从未间断。我从老家搬到新乡以后,小耿还专程来新乡看望我两次。我两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爱动感情,谈话中有时开怀大笑,有时泪湿衣裳。这孩子也是我晚年幸福生活的一个亮点。
我希望像我这样岁数的老年朋友,不要对青年人有反感,青年人有朝气,有热情,和青年人交往,也能让自己的心也变得年轻,能增强生活的信心。小耿在我晚年的生活中,就像花丛中的绿叶一样陪伴着我,使我的幸福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后记
八十年的沧桑岁月,伴随着脚下所走过的这条路,来到今天,我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走上了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家中女儿孝顺,社会上朋友众多,本应安度晚年,平静的享一享福。可儿女们和我的第三代人都想让我把八十年所走过的路程写下来,可惜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只能生硬的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大家听。
在写作的过程中,必然岁数不饶人,对故事涉及到的时间和人名也有记不清楚的地方,但并不影响故事的真实性。
写此回忆录,让我感到内疚的一点是,五九年参加甘肃省委工作组到通渭县救灾,返回兰州以后的会议上,李泰局长讲话让我们严守秘密,不要向外人谈及这里死人的情况以免造成不良影响。李泰局长是我非常尊重的领导和长者,这个秘密一直保留了五十三年,今天怎么办?但写历史要说实话,再者五九年到六一年全国形势一样,即便我不说,别人也要说。当我看到原新华社记者杨继绳在《墓碑》中详细记录这一时期老百姓被饿死的惨状 ,并对甘肃通渭这一地区的情况有详细描述,我也就坦然了。我回忆这段真实的历史,并没想追究谁的责任,我只盼望这段历史在中国不再重演,也使后代人,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长辈在过去所遭受的苦难,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尹明道
2013年4月4日清明节
后记
沧桑岁月八十年,未想今日又重谈;
昔日走的曲折路,今日竟是艳阳天。
全国人民齐欢庆,无忧无虑展笑颜。
我家儿女多孝顺,众赞无男胜有男。
四女四家生活好,更喜七孙绕膝转。
四个孙女创业顺,两个又把新家添。
乐坏两个八旬人,四世同堂快实现。
晓晓虽小志气大,大学毕业赴西安。
最近还要去韩国,帮助经理业务谈。
三个外孙更喜人,大家庭的闪光点。
努力求学是正理,孝敬姥爷竟争先。
眼看八十大寿到,家中喜事一连串。
美好日子幸福多,本可安心度晚年;
女婿以及众外孙,多次向我提意见;
劝我全当讲故事,回忆书写我当年。
细想这事意义重,有难克服也要干。
屈指一年周复始,勉强执笔书写玩。
伊君排版设计师,小琦最忙找图片。
全家每人一篇文,一字一句肺腑言。
济南小耿知此事,送来七律诗两篇。
一生苦辣酸甜事,秉笔直书均实言。
盼望中华后来人,遥望过去看今天。
今日幸福可不易,今日为何胜从前。
丰衣足食都说好,改革开放是关键。
反右、文革、六零年,至今谈起仍心寒。
反右运动开始时,向党交心吐真言;
阴谋阳谋不知晓,一句说错竟入监。
全国右派五百万,死在狱中竟过半;
今日右派全平反,人已屈死命难还。
文化革命整十年,中央地方同样乱;
国家主席和元帅,难逃一人掌极权。
中央死的忠良将,为国为民终平反;
十年动乱发动者,最终目的得问天。
一九六零大饥荒,全国饿死三千万;
大炼钢铁大跃进,大放卫星实困难。
历史总归人民写,血写事实压谎言;
《墓碑》一书写得好,真真实实无虚谈。
最惨不过人相食,永远怀念通渭县。
书写至此又思念,仍有一事还遗憾。
甘肃省委工作组,通渭救灾时半年。
工作结束返兰时,局长李泰开会谈。
党纪国法要慎重,莫忘都是党团员。
明日返回兰州后,通渭死人莫乱言。
事过至今五十载,书写历史怎么办?
多年深受党教育,实事求是记心间。
写史不能说假话,写实可要留遗憾。
莫怪吾人不听话,千万冤魂事如天。
吾辈虽已暮年至,仍盼中华昌盛传。
国富民强人安乐,祖国又个五千年。
2014年3月11定稿
尹明道简历
1935年出生,原籍河南省滑县慈周寨乡尹庄村;
1940-1942年在尹庄村读私塾;
1943年秋,全家迁居开封,在开封第六小学读书;
1952-1955年在开封第二中学读书;
1955-1958年在兰州工业学校读书;
1958年去武汉实习,后调入甘肃省冶金局;
1959年随省委工作组去通渭救灾;
1961年调入甘肃省工业厅;
1962年回乡务农;
1977-1987年在尹庄学校任教;
1985年入党;
2000年迁入新乡,著《初中平面几何定理汇集》和《平面几何习题集》;
2013年写回忆录《岁月沉浮》,希望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公布于后人,让后代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长辈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所遭受的苦难,以及造成这种苦难的真正根源,并从中汲取教训,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