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明道

 

46、第一次卖轴成功

大女儿因为家庭成分失去上学的机会以后,就自己在家刻苦学习,利用一切有利的时间学习书画,前面我已说过,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把各家的祖宗轴都烧掉了。祖宗轴在整个豫北地区非常时兴,因为这种类型的画,具有很大的纪念意义,挂在家中,就像一幅中堂画,两面有对联。整个画面是一个大院落,院中设计有许多碑位,碑上填写你这个家族从始祖开始一代一代已经去世人员的名字,也就是整个家族的家谱。从祖宗轴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家共有几代人,每一代的人数和名字。所以这种轴画在农村很受老百姓的欢迎。我们老家的规矩是每年春节的除夕开始在屋内挂出,然后摆上贡品,室内上香,院中鸣炮,意思是迎接各代祖先到家。大年初一各家亲友到家拜年,首先得给祖宗轴磕头或鞠躬,然后才给长辈们拜年。过了正月十五以后,于正月十七下午再次上香鸣炮,表示把祖先送走了,这时就把祖宗轴取下来保存好,以备下一年春节再用。

祖宗轴挂在房内,既美观又能缅怀自己的祖先,予以悼念。所以祖宗轴在我们村几乎家家都有,可惜文化大革命中都被付之一炬。

一天,我们生产队的保管员尹绍宗拿来一张他家在文革中偷藏起来的祖宗轴,已经破烂不堪。上面的字、画大部分已经脱色,仔细看还能看得出来。他问能不能照着这个样子给他画一张。他看我和瑞霞都很迟疑,没有立即答复他,就说:这又不是迷信品,怕什么?真正有什么事,我负一切责任!瑞霞全当练习,给我画一张吧。要多少钱的手工费都中。

由于我们两家关系较好,就接下了这个活儿,由大女儿执笔,参考他拿的样品,开始创作第一张轴画。一开始没有经验,可没少作难,因为画轴用的是白棉布,布软又有毛,用铅笔直接在上面起稿非常困难,就想法把布的四个边用木棍撑起来,再用胶水刷一遍,干了之后,棉布变得又平展又硬棒,这样画起来就容易多了。打轮廓画好之后,瑞霞就按付老师教的方法,由浅到深开始一层一层的着色,画一点好看一点。中间绍宗还经常跑来观看,每次都非常满意。

真所谓: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费了一个星期的功夫,这幅画终于成功了,远看色彩鲜艳,近看画工细腻,线条横平竖直,是一幅非常耐看的工笔画,绍宗来拿轴时连声夸好,后来他非常诚恳的和我说:现在自由市场很活跃,政府的政策又很宽大,农民自己编的筐、蓆子之类的产品都能拿到市场去卖。瑞霞又有那么好的绘画技术,不如多画一些祖宗轴拿到集市上去卖,肯定要的人很多。如果你家没人去卖,我去,你看行不行?我和大女儿商量,要不然咱就试一试。

小麦播种完毕后,农田也没什么活儿了,我还在学校教学,大女儿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安心在家作画,春节前就画好二十来套,腊月二十一日是樊相月会,赶集的人非常多,绍宗高兴的从我家拿走三套,取出一张挂在南北大街路西的一个屋山墙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人赞不绝口。有人问是卖的不是,他答是,问多少钱一套,答15元一套。许多人光说好,就是嫌贵。人多了谁都想挤到前边去看,旁边卖锅盖的老汉急着说,你看把我的锅盖都踩坏了,你们下集找个大地方吧。这时走过来一个人问:谁的祖宗轴?绍宗答我的,并说明每套的价钱。那人满意的说,摘下来吧,我要了。并且说这画一定是一位老先生画的,年轻人不会有这样深的功夫。顺手拿出20元钱说,多给你几元,买酒喝吧!绍宗只收了15元,对那人说:我是尹庄的,看来你是真相中这画了,如果你家在集上住就多给我传名就行了。看的人这时再也不说贵了,不一会儿功夫,剩下的那两套也被人买走了。

这一年大女儿在家画的祖宗轴还不到春节,就全部顺利的卖完了,真得感谢绍宗的大力帮助。我们算了一下帐,除去下一年买布和颜料的成本,及今年过春节买年货所需的钱,还能存起来200多元。全家人非常高兴,好像看到了我们家今后美好的前程。

 

47、勤劳致富

由于八二年春节卖轴的顺利,对我们家轴画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鼓励。1983年开始,每年的春天就把全年需用的白布和颜料买好,以大女儿为主,利用冬春季农闲的时候,抓紧画轴,我在星期天也着手帮忙,三女儿在寒暑假回家也能大力协助。白天光觉得时间短,就打黄昏画。由于农村经常停电,只得利用蜡烛,每天晚上二女儿就成了她大姐的专职端蜡人了,蜡剩的短时,就插在一个专门制作的空心桐木棍上。画哪个地方光就照在哪个地方,经过几年的熏陶,二女儿慢慢也成为画轴的技师了,后来比她大姐画的还快。做什么活儿都是熟能生巧,我们画轴的工艺过程也不断改进,画的速度和质量也大有提高。利用暑假我把全年所需的对联提前写好,我们家好像成了一个正规的绘画班子。

外村有些冬天在家没事干的人,也看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就到我家批发些轴,在春节前的一两个月到附近的樊相、张三寨、慈周寨、瓦岗寨等集镇去销售。在卖的过程中也找到规律,从我家批发一开始每套是10元,出去每套能卖50-60元,后来卖轴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我村东面离有二里地的前屯,每年都有几十个人来我家批发轴,我们这活儿又必须细心不能潦草,眼看年年的销售量急剧增加,我们赶得再紧也是供不应求了。我们家的人老实本分,根本不是做生意的人,再忙,轴的价钱也不涨,最后从每套批发10元涨到20元,又涨到30元,也都是因来家批发的人买不到轴,自己给我们加价的。我家的轴画越传越远,后来竟有开封县和山东东明县的客户来家买轴,几年的功夫,家中收入大增,也跟着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人,成为万元户。

勤劳致富,是全家人努力的结果,1987年三女儿考上安阳师专艺术科美术班,91年四女儿考上新乡卫生学校封丘分校,我家也彻底脱离了贫困,走上了富裕生活的道路。想起当初二女儿上小学时,在作文中写了一句“我们要发家致富”的话,被语文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号,又写上“胡说八道”的批语。现在家家户户都在努力的走发家致富的道路,这才是真正的对百姓有利的正路。

 

48、晚年的幸福生活之一——天伦之乐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得到解放,谁有什么本事都可以施展出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我和夫人已年过花甲,四个女儿也都结婚成家,另组新的小家庭。孩子们也都上学了。1995年至2000年,在家生活也只剩下我们老两口了。在生产队承包的土地也转让给别人耕种,每年麦收以后给我们一些粮食。我就专门在家经营画轴的业务。夫人帮我把缝好的十尺白布套在专门制造的木撑上,我按照女儿在家时成功的画轴经验,并进一步改进绘画的工艺过程,提高了画轴的速度和质量,使我一个人的年收入已近两万元。张恺还帮助我在新乡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运到老家。夫人走娘家和去樊相二女儿家,非常方便,再也不骑自行车了。我两个的经济开始走上富裕的生活水平。

更使我高兴的是,四个外孙女,虽然都在外面上学,但一到寒暑假,都是一个不缺的在姥姥家生活,天热时,临街的三间平房顶上,非常凉快。晴天的晚上,明月当空,凉风习习,吃过晚饭,姐妹四人就把房顶上打扫干净,然后把凉席、被子、单子、蚊帐等物都拿到上面,铺好以后,就开始在上面跳舞,观众自然就是我和她姥姥。有时我们还把电视搬到平房上,既能看节目,又能享受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幸福。

冬天,我把东屋北头的一个单间,打扫干净,给四个孩子铺两张大床,四周用花布围上墙裙,上面拉上电灯,床头前扯上布帘。两人睡一张大床,每天晚上四个人在屋内的歌声、笑声、欢乐声,她姥姥说在南屋都能听到。四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听话,家里有什么活儿,一齐帮助我两个干,老爱少尊,在漫长的岁月中,自然地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49、晚年的幸福生活之二——搬家新乡城

四个女儿跟着我在艰苦的岁月中长大,现在都已成家立业。常言说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良。女儿们陪着爸妈度过无数难关,各自成家以后,最关心的仍是我两个今后的生活。我俩年龄一天一天老了,一直把我俩放在老家,她们都不放心,想方设法要把我两个的生活方式进行改革,要把我俩从农村搬到城市。经姐妹四人商量,确定把我两个搬到新乡。一开始,我两个说啥也不愿去,穷家难舍,在尹庄生活一辈子了,怎么能一下子就离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一切呢?

老家,四四方方一个大院,东南西北四座房子,院内四角四棵洋槐树,大的直径就有一尺多粗,院子中央还有一棵,每到春天槐花盛开时,白花花的槐花挂满枝头,芳香四溢,头门的前脸还是我们自己设计的,现在看起来也不落后。头门外南屋墙上还雕刻着“钟灵毓秀”四个大字,东屋原是我的卧室,室内墙上贴满了孩子们一年一年得来的奖状、大女儿的山水画 、三女儿的油画、付老师的中堂画、大女婿的书法等等,像搞画展一样。室内的条几、八仙桌、四把椅子,每次从新乡回来,都看到仍然整齐的摆放着,就是上面落了一层厚厚的土。不知什么时候晓晓在桌子上用手指头创作了美丽的“土字”书法作品--姥姥家永远是我们幸福的乐园!东屋南墙上有一个窗户,窗外是一个小园,是四个外孙女小时候经常在这里过家家捉迷藏的地方,有四个人修建的里面只能坐下一个人的小屋,里面还吊着一个小灯泡。北屋还放着我给伊辰做的小高跷……这一切都被我们无情的丢在家中,只能作纪念品了。

客观形势的发展,也不允许我们两个继续在老家生活了。在搬家之前,老伴也商量着和我说:闺女再亲,也不能长期跟在身边,上次你夜里生病了,去找医生,得从西面大坑里面过。上坡时,我脚小上不去,只好爬着上去了,以后爬不动了怎么办?更重要的是你现在又得了糖尿病,要不然咱俩一狠心走吧。

实际上这时候女儿们已经先斩后奏,在新乡订好了房子,房租都交过了。2000年春天搬家那天,修业在道口找了两辆车,志强、瑞娟帮助整理东西,四个女婿有接有送,先把大件东西运到新乡,放进小玺和留运早已粉刷好的新房中。又过了两个多月时间,我两个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老家,来到新乡,住进了我们开始享福的房子中。

这个地方是四物在乔谢建的一个家属院,有三栋楼和一个传达室,一个娱乐室。我们住的是南楼最西头的一楼,这套房子前面带一个小院,小院内有一大棵葡萄树,挂果时,一串串葡萄差一点碰不到头。小院前面有一个丝瓜棚,天热时棚子下面凉快的很。丝瓜棚南面是个菜园,约有一分多地,和在老家生产队分的菜地差不多。我把这块地种上各种蔬菜,夏天有黄瓜、豆角、茄子、辣椒,秋天种红白萝卜和大白菜。由于土地肥沃,蔬菜长得特别好。黄瓜和豆角是用小竹竿绑的架子,黄瓜结的多时把架子都压弯了。每天上午我看书报,老伴做针线,下午和几位老年朋友打一会儿麻将牌。有时到菜地锄一下草,旱了把水管接在家的水龙头上浇一下水,很少去菜市场买菜。天热了拉一把竹椅子坐在瓜棚下,看着菜园里自己的劳动成果,千里风刮着,真是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有时改善生活包饺子,或做扣肉碗,做好了骑着摩托车给两个女儿送去,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其乐无穷。

毕竟租的房子住着不踏实,四个女儿商量以后确定买房。正巧四物大院有一套房子要出售,价格六万一千元。女儿们知道后,连价钱都没还就买下了。四女儿小玺和女婿留运,找人对房子重新进行粉刷,并安装了空调。我两个于2005年10月13号搬进了新家。搬家那天,大女儿瑞霞和二女儿瑞娟及女婿志强都从老家过来了,留运是个司机,找了一辆汽车在乔谢老院住的人,没有一家不下手帮忙搬东西的,一天时间就搬完了。并把所有东西、衣柜、床、桌子等家具在房内摆放得整整齐齐。这里的生活条件比乔谢还好,比在老家就更好了。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天然气,太阳能和各种家用电器样样俱全。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了我们俩晚年幸福生活的安乐窝。

 

50、晚年幸福生活之三——和睦的大家庭

安家之后,左邻右舍及老朋友们和睦相处,经常在一起谈心。我和他们讲:女儿孝顺那是本分,女婿孝顺可真是难能可贵。我的四个女婿,对我两个各尽其责,关怀备至。大女婿修业热爱书法,经常给我送来他写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在我卧室的床头上方挂着。二女婿志强,被我评为三好女婿,“好儿子、好爸爸、好丈夫”。 像亲儿子一样,大事小事都为我俩操心,非常关心我俩的健康,经常发短信介绍一些有关健康的常识,对我和老伴的帮助非常大。三女婿张恺,在郑州给我买了一本电子书,在这本万能书中,储存有四大名著、社会历史、科普知识、以及解放后历次运动真相的著作,想看什么应有尽有。小琦还经常从网上给我下载一些文章放在我的电子书中,给我的晚年生活增加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被我视为珍宝,心中十分高兴。四女婿留运,离我家最近,经常给我说,哥哥们办大事,我办小事,家里有啥事一定给我说。所以家中修理水管,维修电器,我俩去医院检查身体,都是留运跑前跑后。

四个女婿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我说不出半个不字。感谢他们给我老两口送来这么大的福气。

在我的幸福生活中,也就是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主要角色就是我第三代的七个孩子。

四个外孙女,三个外孙,小时候没少亲他们。前些年我俩在老家时,经常念叨:咱俩能活到四个外孙女大学毕业就行了,谁能想到现在竟开始花她们的钱了。孩子们参加工作以后,都要把第一个月领的工资拿给姥姥和姥爷。

我怎么也舍不得花去孩子们交给我的这些钱,这是孩子们对姥爷姥姥的一片孝心。你们知道吗,这些钱已经给姥爷和姥姥买来了开心,买来了健康,买来了幸福。我要把这些新钱放好,以便到时候给他们的小孩买些好吃的或上学用品。

2012年6月26日,农历五月初八,是孩子们姥姥的八十岁生日,为了这次的庆祝活动,在北京工作的两个外孙女伊君和伊辰以及大外孙女婿薛社专程于6月23号之前提前来到新乡。在上海工作的外孙女伊春和男友郭伟也乘飞机来到新乡,同时到达的还有最小的外孙女春晓,我的四个女儿和四个女婿全部到齐,(秋秋因为高中学习紧张而缺席)共18口人。中午在军区招待所进行庆祝并就餐,我们坐在一张二十人座的大圆桌周围,墙上贴着大女儿用红纸写的巨大的“寿”字。孩子们一齐站起来唱生日快乐歌,薛社点燃了生日蛋糕上的80字样的蜡烛,张恺负责拍照和录像,然后全体起立共同干杯,祝福我们两位老人健康长寿。

张恺送给我一个电子相册,每次活动的照片和录像都可以放在里边,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这次的相聚也不例外。八十岁了!80年的沧桑岁月中,这样的幸福时刻,连想都不敢想过。

过了八十,孩子们又开始设计我两个90岁寿辰的庆典活动了。畅想十年以后,我们家应该就有24口人了,晓晓已经按顺序排到了我两个的周围。这个新的十年规划,让我和老伴又增加了生活的信心,能否实现这个规划,且听十年后分解吧!

(待续)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