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尔樵夫

 

那是个“火红的年代”,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提到那个年代,不能不提起由那个年代造就的那些英雄、先进人物。他们的名字曾经传遍神州大地,他们的图片刊登在报纸的头版上,他们的塑像出现在他们生前工作、战斗或牺牲的地方,他们被树立为“全国人民永远学习的榜样”,无数群众曾经被他们的事迹深深的感动和激励。

这里就按时间的顺序,将诞生在那个年代的英雄、先进模范以及他们的事迹简要的回顾一下,时间划定为建国以后至1976年之间(不包括抗美援朝)。囿于记忆和所收集到的资料,这里记叙的,只是主要的一些英雄、先进人物。

安业民:1958年。解放军驻福建某海岸炮兵部队的炮手。8月23日,金门炮战中,其所在的炮位被国民党军队击中,燃起大火。为避免岸炮被大火烧毁,他坚守在炮位上转动手轮,将岸炮移至安全位置,并坚持战斗40分钟,自己被严重烧伤,送医院抢救后,因伤势过重牺牲,年仅19岁。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追记一等功。

杜凤瑞:1958年。解放军空军某部歼击机飞行员。10月10日,其所在部队奉命拦截8架进入大陆空域的国民党军8架F-86

战斗机。空战在福建龙田地区上空爆发,杜凤瑞在击落两架敌机后,因战机被击伤跳伞,但在降落过程中被敌机扫射牺牲,年仅25岁。被追记一等功,其生前所在中队被命名为“杜凤瑞中队”。

向秀丽:1958年。广州何济公联合制药厂化工车间女工。12月13日,当车间里因酒精倾覆引发火灾、即将引燃金属钠发生爆炸时,她没有在第一时间逃离,而是用自己的身体阻挡住正在蔓延燃烧的酒精,结果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抢救了一个多月,仍不幸牺牲。

刘文学:1959年。四川省合川县的一个少先队员。11月18日夜里,为制止地主王荣学(37岁)偷摘生产队的辣椒(如今看来,很可能因为饥饿才来冒这个险),与之搏斗,被勒死后抛进河中,年仅14岁。当时被追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才被追认为烈士。王荣学则被枪毙。

张高谦:1961年。福建省寿宁县,少先队中队长,当时一面读书,一面为生产队放羊。2月6日晚,在检查羊圈时偶遇有人偷羊,在搏斗中被当场砍死(凶犯一直没有抓到),共青团福建省委追认其为“优秀少先队员”。当时还有一首歌唱这个少年英雄的歌曲,记得其中的歌词有这么几句:“张高谦,好少年”,“不怕牺牲为革命,人人歌唱张高谦”。

邢燕子(董加耕、候隽):1958年。初中毕业后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志愿到河北宝坻县当农民,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报导了她的事迹,她成为一代楷模。后者的情况和她差不多,但是时间要晚几年(董家耕,江苏人,1961年中学毕业,到江苏盐城当农民,“文革”中曾遭到迫害;候隽,北京人,1962年北京良乡中学高中毕业,也到宝坻县当农民,1962年,赵丹夫人黄宗英到宝坻县体验生活,偶然得知候隽的事迹,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候隽才为人所知)。

雷锋:1963年。家喻户晓,事迹不用说了。这是自出现以后至今还为人们所记得的两位英雄模范中的一位。

谢臣:1963年。解放军某部炮兵连战士。8月,河北易县一带发生洪水,8日,谢臣在抢救落水的群众时牺牲,年仅23岁。被国防部追授“爱民模范”称号,其生前所在班被命名为“谢臣班”。

欧阳海:1963年。解放军某部战士。11月18日,他所在的部队沿铁道线行军至湖南衡山车站南峡谷时,一匹军马被火车的汽笛惊吓后竟跃上了铁轨,而火车正迎面疾驶而来。欧阳海见状,奋不顾身的冲上前去用力将惊马推出铁轨,自己却被火车撞击,英勇牺牲,年仅23岁,中国广州军区委员会授予他“爱民模范”称号,其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欧阳海班”。作家金敬迈后来根据他的生平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风靡一时。

赵尔春:1963年。某海军水警区电话守机兵。12月27日晚,温州市上岸街发生火灾,当时赵尔春正在温州军分区礼堂看电影。听到火警消息后即赶到火场,参与抢救物质,数度进出于烈火之中,不幸被塌落的房顶砸中头部,经抢救无效,于1964年1月3日晨殉职。同年东海舰队部队领导机关追认他为“雷锋式的五好战士”,追记一等功,海军政治部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国防部授予”爱民模范“称号。生前所在班被命名为“赵尔春班”

焦裕禄:1964年。同样家喻户晓,事迹也不用说了。这是自出现以后至今还为人们所记得的两位英雄模范中的另一位。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1964年。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新宝力格公社牧民的女儿。2月9日,她们代替有事外出的父亲放羊,因遭遇暴风雪,羊群竟顺着风越跑离家越远,她们怕羊群丢失,就紧紧跟随着羊群。结果在荒野里与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没吃没喝,走了30多公里。当她们被发现时,384只羊只冻死了3只。玉荣左脚的毡靴丢失,被严重冻伤,被迫局部截肢。那时,姐姐龙梅11岁,妹妹玉荣才9岁。当天最冷的时候,气温是零下37度。

王杰:1965年。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工兵营一连五班班长。当年7月14日,该班在江苏邳县张楼公社训练民兵时,炸药包的导火索突然冒烟,当围在炸药包周围的人都不知所措时,他猛的扑在了炸药包上,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其它人的安全。他牺牲后,人们在他的日记里发现他写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么一段话,报纸大为宣传。后来毛泽东为此写了在“文革”中传颂一时的“语录”:“我赞成这样的精神,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冲突时,中国军队的指战员们就是高喊着这句话,在没有掩体的情况下,面对苏军坦克、装甲车发射的炮火子弹毫不退缩,奋起反击,牺牲了许多人。

麦贤得:1965年。南海舰队某炮艇上的一名轮机兵,参加了“8.5

”海战(国民党的“剑门”号、“章江”号两艘猎潜舰被击沉)。战斗中,麦贤得所在的炮艇中弹,他头部被弹片击中,脑浆外流,仍坚持战斗三小时,直至战斗结束。他的大脑严重受损,亲人和战友都无法辨认,成为一等残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出院后,他的语言、动作等功能都受到影响,做报告时只能断断续续的讲几句话,却会喊会写“毛主席万岁”,一时成为“忠”的楷模。他后来一再被提拔,最后的职务是南海舰队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其父亲(广东饶平县的一位老渔民,“文革”中当上了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委员,其弟则当上了该县革委会的常委)。

32111钻井队:1966年。四川省合江县某天然气田所属的一支钻井队。6月22日凌晨1时,当一口天然气井发生井喷、燃起大火时,该钻井队的队员冒死抢险,以6人牺牲,21人负伤的代价,最后扑灭了大火,被授予“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钻井队”称号,其豪言壮语:“把毛主席的指示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人的座右铭之一。当时的最高当局给予32111钻井队极高的荣誉,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接见,并在当年10月1日毛泽东接见百万红卫兵时登上天安门,站在毛泽东的身边作为代表发言。10月4日上午,在首都工人体育场举行报告会。大会开始时,头戴铝盔、身穿工作服的32111队队员高举红旗和石油工业部颁发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钻井队”锦旗,绕场一周,与会人员全体起立,挥舞《毛主席语录》向他们欢呼。

《人民日报》则在一篇社论中断言:“这个钻井队的英雄事迹,出现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决不是偶然的。它象一颗红色信号弹,向人们宣告: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展,随着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新高潮的到来,我国人民必将以更加高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出现在东方大陆上。”32111钻井队堪称红极一时。

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后来也卷入“文革”,分裂为两派,甚至卷入武斗……

“文革”中,重庆第6中学的某派红卫兵组织就以这支钻井队命名,该组织在当年重庆的武斗中以“亡命”(重庆土语,拼命,不怕死之意)著称,曾经在嘉陵江大桥上与对立的造反派组织发生几次血战,其中一次遭到对方用小口径步枪射击,有数人死伤,那是“文革”中重庆率先使用枪械的武斗。

刘英俊:1966年。解放军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部炮连的战士。3月15日早晨,刘英俊等几位战士赶着三辆拉炮的马车出去训练。不料辕马被汽车喇叭惊吓,突然撒腿狂奔。刘英俊努力使马车避开了一个公交车站,但前面又出现了六名吓呆了的小学生。紧要关头,刘英俊猛拉缰绳,用力踢向惊马的后腿。马倒车翻,六名小学生无恙,刘英俊却被压在了倾覆的马车下,送医院抢救未果。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追授一等功。

蔡永祥:1966年。解放军驻杭州某部战士,其所在部队担负守卫钱塘江大桥的任务。10月10日夜里执勤时,在一列驶上大桥的火车车灯的照射下,发现距哨位40

米处竟然有一根木头横在大桥的铁轨上。为避免发生列车倾覆事件,他冲上前去,奋力将木头掀离铁轨,但自己却被列车碾压,当场牺牲。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追授一等功。木头是什么人放的、怎么放上去的,一直没有查清。他的塑像,在钱塘江大桥旁矗立了很多年。大约十多年后,我听到了一个说法:出事的那天下着小雨,蔡永祥穿着雨衣。当他掀开木头、自己也跳下铁轨时,飘起的雨衣被卷进列车的车轮,导至了他的牺牲。换句话说如果那天没下雨,他也就不会死。这种说法的真假,已是无法辩明了。年四旺:1966年。解放军某部战士。12月31日,年四旺路过山西大同煤矿附近的铁道时,发现铁轨上有一块大石头,而一列火车正在驶来,他抢在火车之前将大石头搬离了铁轨,自己被火车撞击受重伤,经救治后痊愈,被授予一等功。他是红极一时的“毛主席的好战士”,被毛泽东“接见”过十几次,林彪为其题词,被选为中共“九大”代表,“九大”主席团成员,其事迹上了小学课本。

林彪事件后,他竟也受到牵连,被贬到青海格尔木修铁路。1981年转业回北京后,到北京东城区图书馆任副馆长,同年离婚,三个孩子全随前妻,成了孤家寡人。他曾经遭遇车祸,后再婚。1991年退休,退休金每月500多元。生活拮据。1997年赴美在旧金山打工,竟被人认出其“英雄”身份,一时引得媒体轰动。据说不到半年时间就领到了许多人朝思暮想的“绿卡”。他寄回的美元,让他的妻儿改善了生活条件。这个“毛主席的好战士”的人生轨迹真是太富有戏剧性了!

吕祥壁:1967年。解放军空军连云港场站后勤部战士。3月3日,在去驻地附近的镇上运空油桶时,拉车的马被空油桶撞击声惊吓而狂奔起来。为避让前方的四名小学生,吕祥壁拉翻了马车,头部受了重伤,送往医院,抢救无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

李文忠:1967年。解放军某部四排排长,其时正在江西某地“支左”。8月17日,在与11名战士一起护送一批红卫兵乘船渡过赣江时,渡船突然倾覆(超载是很可能的),李文忠和另外三名战士为抢救落水的红卫兵而牺牲,被授予“支左爱民模范”,四排被命名为“支左爱民模范排”。李文忠生前写的“毛主席热爱我热爱,毛主席支持我支持,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成为“文革”中传颂一时的“名句”。

刘学保:1967年。当时的8110部队某部三连副班长。12月17日夜里,正在甘肃永登县连城林场支“左”的刘学保发现有“阶级敌人”要“破坏”大桥,在搏斗中他打死了坏人,将炸药包扔了出去,保住了大桥,自己的左手被炸掉。被媒体称作“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英雄战士”,荣立一等功,被提拔为副教导员,后任兰州军区党委委员、中共九大代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革”结束后,此事竟然被发现是刘学保自编自演的一场骗局!1985年,刘学保被以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

孙玉国:1969年。解放军驻黑龙江某部边防站站长。在当年3月中苏珍宝岛之战中一举成名,参加了战后没多久召开的中共“九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孙玉国后来的经历可谓大起大落,先是被迅速提拔,从边防站站长,升任省军区副司令,到1976年时已经成了沈阳军区副司令。“四人帮”垮台后,他成了“余党”、“帮派分子”,被讥为“火箭式干部”、“坐直升飞机上来的”,先是被关押、办“学习班”,后来又被降级、转业,到一家企业当厂长。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他的消息,他最后的级别是副师。

当年与孙玉国一起在珍宝岛上与苏军浴血战斗的指战员有很多,职务比他高的也有,只是大多战死,成了烈士。被歌颂了一段时间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孙玉国是活着的英雄,是珍宝岛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英烈的代表,人们将对那些英烈的崇敬之情全部集中在他的身上,给他荣誉、待遇,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后来要是不卷入复杂的政治路线斗争,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吧。

他的命运令人嗟叹。在某个不眠之夜,他会想起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觉得自己还不如跟他们一样战死在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疆场上吗?

金训华:1969年。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1968

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5月赴黑龙江逊克县逊克公社双河大队插队落户。8月15日,他所在的村庄遭遇洪水,几根木质电线杆被冲走了。他和另外几名知青为了捞回那几根电线杆(当时说是“国家财产”、“战备物资”)跳入洪水。当一只小船划过来救他们时,金训华推了另一位知青陈健一把,陈健被救上船,金训华却不幸溺水身亡。牺牲后,金训华被树立为知识青年的一个典范,其事迹被大力宣扬(记得有一幅宣传画,画着他在洪水中伸出左臂,奋力击水)。受其鼓舞,大批上海知识青年要求到逊克县插队(其妹妹金士英还握着金训华生前使用过的一支冲锋枪拍了一张照片,刊登在报纸上)。

他的墓至今还在当地(黑龙江双河县),和他一起插队的上海知识青年早已返城,而陈健却留在了那里守护他的墓,一守就是30多年。陈健前几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上了中央电视台,讲述他和金训华的故事,很多人都流泪了。

门合:1969年。解放军青海省军区独立师四团二营副教导员。9月5日,在巴仓农场执行支“左”任务,用土火箭驱云防雹时,发生意外。在炸药即将爆炸的瞬间,为保护在场的其它二十七人免受伤害,门合扑在了炸药上,当场牺牲。这其实是一场事故,但被粉饰成了英雄壮举。他的豪言壮语是“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信仰毛主席,无限崇拜毛主席”。被追授为“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称号。重庆的批把山公园里曾经举办过他的事迹展览,我跟随大人们去看过。展览的内容已然忘记,只记得走出展览馆时,看见不少人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观后感。于是我也走过去,在那个本子上写了“向门合同志学习,永远忠于毛主席”几个字。旁边一个军人看了后夸赞道:“这小孩儿还行啊!”我很是得意。

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没有今天的这种“明星”。那时经媒体宣扬、引得全国人民关注的人物,要么是“英雄”、“先进”,要么是“右派”、“坏分子”、“反革命”。

这些当年的英雄们牺牲或成名时,很多都只是20来岁甚至更小的青少年,如果说军人面对危险情况挺身而出作出牺牲尚是职责所在的话,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去与凶恶的“阶级敌人”搏斗、冒着被冻死的危险保护集体的羊、高中生不去考大学、不在城里工作而是去当农民、知识青年为了几根电线杆不被洪水冲走自己却被淹死……他们的壮举或事迹,以今天年轻人的价值观来看是很难理解的。

这样的英雄,只怕是很难再出现了,再过若干年,还有多少人知道他们?

(待续)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