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奚鸿馨

 

(十八)日本人的街

自租界开辟以后,虹口境内的老街道就成了“华洋杂居”之地,那时苏州河南租界早已被英、法等国瓜分,而虹口的美租界开发尚不充分,房地价很是低廉,于是成了“迟到”的日本人发展的首选之地。。日侨即围绕日本领事馆和日本东本愿寺这两个政治、宗教活动中心择址而居。形成以塘沽路吴淞路交点为原点,方园200-300米的地块。百老汇路、武昌路、昆山路、闵行路一带日侨密集。

19世纪80年代,日本人抓住粤商徐润因经营不善出让虹口大批地产机会,把吴淞路地段买下,建立许多日本商铺。20世纪初,日本人乘北四川路越界筑路,又大肆购买路两侧地产,修建房屋,使窦乐安路(今多伦路)、施高塔路(今山阴路)、狄思威路(今溧阳路)一带成为又一日本人聚居地区。

日本人也分三,六,九等,头等的银行,洋行大班,社长住洋人区,二等的白领住狄思威路(今溧阳路)洋房,三等平民就混在吴淞路一带。

两次淞沪战争,毁了闸北,虹口大片地区。日本人趁机大肆扩张聚居点。北四川路原有703幢房屋,八一三事变前日本人仅占65幢,战后华人业主逃离(有的被驱赶),日本人又占住600幢,共达665幢,为全路90%。到1942年,上海有9万余日本人,占了外国人总数的绝大部分。日侨又将原店铺改成日式门面。境内形成一片以吴淞路、北四川路为经,两路的分支马路为纬的“日本化”街区。日本邮船公司的定期班轮从长崎运来新鲜鱼类和蔬菜在三角地菜场买卖,到处都有日式的按摩店、料理店、照相馆、拖鞋店还有珍所和通讯社。

娱乐业十分发达,不仅上海第一家电影院建于虹口,而且电影院数量之多,冠于全市各区,妓院,赌场充斥于 市。日本人说住虹口和住“内地”(日本本土)生活没什么两样,吴淞路被称为日本人的街,虹口的繁华地段称为“小东京”。

正因为日本人的强势介入,使许多上海人误以为虹口是日租界,其实法律意义上的日租界从来没有过。

日本的野心岂止区区一个租界。太平洋战争爆发,整个上海尽入囊中,连英美侨民也被当着敌对国公民赶入集中营。直至吃进两只原子弹,无条件投降为止。日本人才如同丧家之犬,夹着尾巴滚回本土。

几十年后,中国又开放了,最有兴趣来上海怀旧的有两家,一家是犹太人,他们是幸存的难民,来上海回忆恶梦中的侥幸。另一家是日本人,他们曾经是占领者,来上海怀旧失落的得意。一场战争把2万犹太人和10万日本人,两类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群都送来上海,全世界再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地方了,真是神秘的上海。

塘沽路街景

塘沽路街景,左上为浦西公寓( 披亚斯公寓),左侧为日本人俱乐部

吴淞路

吴淞路,日本人的街

1946年吴淞路俯瞰

1946年吴淞路俯瞰

吴淞路现貌

吴淞路现貌,中间红色的为警察大楼

西华德路(长治路)

热闹的西华德路(长治路)

长治路现貌

长治路现貌,中间的玻璃大楼就是拆了日本邮电局大楼盖的工商银行。

百老汇路(大名路)

百老汇路(大名路)

1984年,大名路长治路俯瞰

1984年,大名路长治路俯瞰

北四川路老靶子(武进路)路口

北四川路老靶子(武进路)路口

北四川路

北四川路日本商店林立

四川路狄思威路(今溧阳路)

四川路狄思威路(今溧阳路)

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内山书店

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内山书店

北四川路招徕理发生意的两名女子

北四川路,“商女不知亡国恨”。

东洋女按摩院

东洋女按摩院,多开设在北四川路。20年代北四川路已有“第二南京路”之称,娼妓业、赌业也很发达,且多外国妓女,人称“神秘的北四川路”。

四川路日本歌舞妓座(永乐坊)

四川路日本歌舞妓座(永乐坊)

海宁路日本人开的威利大戏院(胜利电影院)

海宁路日本人开的威利大戏院(胜利电影院)

融光大戏院的夜景(国际电影院)

融光大戏院的夜景(国际电影院)

上海剧场(解放剧场)

上海剧场(解放剧场)

日本兵自己搭建集中营芦蓆棚

1945年9月12日举行日本投降仪式。14日开始解除日军武装,日本兵自己搭建集中营芦蓆棚。

日军官兵在集中营

约15万日军官兵收容于江湾及浦东的集中营。

日本人卖家当

变卖家当,拼凑盘缠,等待回国

(待续)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