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奚鸿馨

 

(十五) “上海电光公司”我国正式发电的第一座电厂

1882年(清光绪八年)7月26日,英国商人开办的“上海电光公司”开始发电,这是我国正式发电的第一座电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发电厂之一。之前租界照明用瓦斯灯。当时发电机功率很小,直流,只够点亮15盏弧光灯,勉强供应礼查饭店,花园桥(外白渡桥前身)的照明。这座电灯厂就在昆山公园往南不远的乍浦路武昌路上。随后电光公司继续投资,于1888年在上海斐伦路(九龙路)东有恒路处建成新电厂,并开始供电。营业区域最初在公共租界,后扩大至上海市区。电厂最初安装8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到1911年,扩容达6400千瓦。1913年建成杨树浦电厂后,此电厂合并至美商上海电力公司,1924年斐伦路电厂废止。现在原址是上海电网营业部,交电费过了期,就得上门跑一趟。

礼查饭店也是个有名堂的地方,他是上海第一家近代化的旅馆,专门接待外国旅客。还得过许多中国第一:

中国第一盏电灯在这里亮起--1882年7月26日,上海首次试燃15盏电灯,礼查饭店及花园内就点亮了7盏;

中国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1901年,上海第一本电话名簿礼查饭店电话号码200,这是上海最早使用的现代电话;

西方半有声露天电影首次在这里亮相--1908年6月9日,声形兼备,光电并茂的半有声电影首次在礼查饭店花园亮相;

中国最早的交谊舞会在这里举行--1897年11月5日,为恭贺慈禧太后60寿辰,在礼查饭店举行了隆重舞会;

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这里成立--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内开业。

至于外白渡桥,作为上海标志性建筑,恐怕无人不知,今年已经100岁了。而它还有两位前任,即便老上海也知者不多。长什么模样?请看照片吧。

中国电厂始祖源自塘沽路“流域”,无论“乍浦路电厂”,还是“斐伦路电厂”离塘沽路都不超过200米。

1888年建的“上海电光公司”裴伦路发电厂

1888年建的“上海电光公司”裴伦路发电厂

花园桥与老礼查饭店

1882年7月26日第一座电厂“上海电光公司”首次向礼查饭店,花园桥(外白渡桥前身)供电照明。图中马路为花园桥面,中右侧即是老礼查饭店。

1860年建第一代礼查饭店

1860年建第一代礼查饭店,又名(ASTOR HOUSE HOTEL)

1907年建第二代礼查饭店(现名浦江饭店)

1907年建第二代礼查饭店(现名浦江饭店)

电灯照明的花园桥

电灯照明的花园桥

1856年建的第一代“外白渡桥”

1856年建的第一代“外白渡桥”,中间设吊桥的木结构“威尔斯桥”(Wills Bridge)。

1876年建的第二代“外白渡桥”

1876年建的第二代“外白渡桥”,木结构的“花园桥”(Garden Bridge)

1907年建的第三代钢结构“外白渡桥”

1907年建的第三代钢结构“外白渡桥”,如今有100岁了。

 

(十六)中国第一列火车从塘沽路开出

见到这个标题,许多老上海都会纳闷:要说电厂与塘沽路粘边也就罢了,你姑妄言之,我姑妄听之。这塘沽路开出火车,还是中国第一,算怎么回事?

话说1866年,英国驻上海领事威妥玛向清政府表示,由于黄浦江淤塞,大型船只未能停靠上海,议请准许修建由吴淞至上海的铁路,以便船只泊于吴淞,再以陆路通上海。清政府没有批准。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商怡和等27家外国洋行联合组成吴淞道路公司,以“修普通道路”为名,骗过清政府,取得修建“吴淞路”的准许。购地筹筑上海至吴淞的铁路,1876年1月起开始铺轨,到了2月14日首次试车,1876年4月,全长9英里(约14.5公里)的吴淞铁路全线完工,7月1日正式通车营业。这是一条轨距为0.762米(30英寸)的窄轨铁路,采用每米重13公斤的钢轨,时称吴淞铁路。以现代眼光去看就象游乐场的玩具。

上海起点站即在河南路塘沽路口,铁路延河南路往北经江湾至吴淞。

火车开动时,引起轰动,市民争相观看,对这头喷着浓烟轰轰行走的怪物无不渍渍称奇,大胆者直接登车一行。也有居民不满。认为火车影响地方安宁,阻碍农作物及禽畜生长,破坏祖坟风水。一个月后,一名行人在8月3日被火车轧死。当地居民群的不敢乱来,只好买下再拆。原来这“钱多,人傻”综合症古已有之。

路轨拆除后,河南北路也因铺过铁轨而被老上海人称为铁马路。周边渐次繁荣,塘沽路的上海起点站就变成后来的铁马路小菜场。

有趣的是,等大家明白火车是个好东西,已整整过去二十年。1897年,盛宣怀重建该路叫淞沪铁路,以别于二十年前的吴淞铁路。1898年9月1日通车,全长16公里,采用标准轨距。上海起点站设在宝山路、连天通庵路、江湾、三民路、高境庙、何家湾、蕰藻浜、吴淞、炮台湾共9个车站。100年后的1997年原路拆除,沿原线路建成高架轨道交通三号线。

1876年,淞沪铁路公司,铁马路上海火车站

1876年,淞沪铁路公司,铁马路上海火车站

起阻止火车开行。在清政府官员要求下,铁路停驶。最后英国商人和满清官员达成协议,铁路由清政府以二十八万五千两白银购回(构筑吴淞铁路的成本仅为十五万两),分一年半,三期付清。付清之前铁路继续营业。于是在同年12月1日,铁路重开;并运行至1877年10月。据英商所述,该段时期内铁路的营运一直有都盈余。10月20日,清政府付清所有款项,最后一班火车亦于当日下午开出。铁路移交给清政府后,路轨即被拆除。于是,首条中国铁路夭折,寿命一岁半。

见到不顺眼不是砸就是拆,自家祖宗留下的砸就砸了,当官的说了算,顶多几个酸腐文人发发牢骚,放屁而已。洋人造

1876年毛利逊等与中国工人在施工车前合影

1876年,火车头“先锋号”运抵吴淞铁路。是第一台运送材料的施工车,由英国工程师毛利逊从英国带来。图为毛利逊等与中国工人在施工车前合影

1876年7月吴淞铁路通车,市民争相观看

1876年7月吴淞铁路通车,引起轰动,市民争相观看。

1897年所建的吴淞车站

1897年重修淞沪铁路,所建的吴淞车站

运行在新淞沪铁路上的火车

运行在新淞沪铁路上的火车

原天通庵站遗址的淞沪铁路纪念标

为纪念淞沪铁路,在原天通庵站遗址设纪念标

1876年原吴淞铁路上海起点站(河南路塘沽路口)现貌

1876年原吴淞铁路上海起点站(河南路塘沽路口)现貌

(待续)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