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奚鸿馨

 

(十三)“景林堂”和宋氏家族“中西书院”原有内部教堂,称“监理会堂”,服务于书院师生。1907年林乐知逝世,监理会即将校内的教堂命名为“Young John Allen Memorial Church”即“林乐知纪念堂”之意,而中文译为“景林堂”。

1922年-1923年,美南监理会在原教堂斜对面,拆除传教士宿舍,在原林乐知私宅地基上,新建一座规模较大的新堂,当时曾是上海最大的教堂,可容纳1000多人。为纪念林乐知仍称为景林堂。

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的宋氏家族和“景林堂”又有什么渊源呢?

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原名韩教准,12岁就过继给舅舅,改名宋耀如,从海南文昌跟随舅舅来到美国,6年后1881年进入北卡罗来纳州圣三一神学院学习,为寻找失去联系的父亲他与林乐知有书信往来,1886年1月,宋耀如学成后来到上海在美国基督教监理会当上了一名传教士,是林乐知的属下。后来宋耀如恋爱了倪桂珍,结婚后就离开林乐知自立门户,自己在虹口创办了美华书馆,印刷和推销《圣经》及宗教读物。1890年在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新记浜路(今新建路)一个叫“朱家木桥”的地方盖了一所自己设计的住宅。有人还记得房子外墙为黄色,周围一片农田。在这所房子里诞生了中国现代史上最显赫的宋氏家族。起因是1894年,孙中山赴上海想透过林乐知的“万国公报”上书李鸿章,通过太古洋行大班郑观应的关系结识了宋耀如,还住在宋的家中,宋与孙交情至深,以兄弟相称。于是有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相识与婚姻,于是又有了宋美龄嫁给蒋介石,于是……。

宋家为缅怀其父亲与林乐知的一段师徒之情,新建“景林堂”时,捐资赞助。而教会为报答宋家的慷慨,特地在教堂设一专座,为宋子文的母亲倪桂珍而立。直到1922年宋子文购进公共租界西摩路的被称之“寄鹤序”的住宅(今陕西北路369号),宋氏全家才离开虹口迁进新居。

传说蒋介石与宋美龄在“景林堂”举行婚礼,查阅几个版本,觉得比较可信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曾在“景林堂”作婚前祈祷,数日后在西摩路宋宅举行宗教婚礼,然后又在戈登路(江宁路)的大华饭店(Majestic Hall)举行世俗婚礼。这家饭店有大片草坪,非常适合举办婚礼。1930年大华饭店遭遇火灾,拆除后一直未能重建,原址1934年改建大都会舞厅,1954年改建静安书场。1998年又矗立起梅龙镇伊势丹商厦。1942年在旁边建造了“美琪大戏院”,其英文沿用“大华”之名,为Majestic

,解放后“景林堂”改为景林小学,昆山路小学,80年代恢复为教堂,改称“景灵堂”含景仰圣灵的意思。近年有专家提出应恢复“林乐知纪念堂”之意义,改回“景林堂”,据说此议正在酝酿之中。

景灵堂的唱诗班在上海颇有名气,成员有100多人,歌咏水平较高,在星期日每场礼拜都有唱诗班献唱,很有欣赏价值。

景灵堂

景灵堂

景灵堂

景灵堂

宋嘉树

宋嘉树(1864-1918),字耀如,教名查理.琼斯

宋庆龄与母亲倪桂珍合影

宋庆龄与母亲倪桂珍合影

宋氏家族1917年合影

宋氏家族1917年合影,据说是宋家唯一存世的一个不少的全家福。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宋庆龄与孙中山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蒋介石与宋美龄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

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照

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照

大华饭店

大华饭店

蒋宋联姻的报刊新闻

蒋宋联姻的报刊新闻称:蒋介石与宋美龄女士十二月一日在宋宅举行宗教式婚礼,台上衣中国礼服者为主婚人余日章博士,图左上角为证婚人何香凝女士及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女士。

 

(十四)昆山公园

与“西童女校”隔乍浦路相对的便是昆山公园。1893年(清光绪十八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建成西童女书院后,因旁边还剩下好多空地,于是当局便将这些空地建造公园。公园与女书院比邻,园中还设有秋千、跷跷板等适合儿童玩耍的设施和器械。1895年建成,原只供书院学生游玩。1898年7月,对外开放,初名为“虹口公园”,1934年改名“昆山儿童公园”。是上海仅次于外滩公园之后的第二处公共公园。

昆山公园的大门开在今乍浦路塘沽路的转角处,与西童女书院正对。公园规定,成人携带必须受保护的幼童才能入园,但因为公园位于市中心,居民比较稠密,成人要求入园游憩者较多,所以从民国十九年(1930年)起,又规定每天下午成人可以购票入园。

1947年11月宋庆龄主持的中国福利基金会(解放后改名中国福利会)曾选定昆山儿童公园东南角半圆形的铁皮活动房子辟为第三儿童福利站站址,后来又建了虹口区图书馆,而公园几经兴废,总算残留一隅幸存下来。

昆山公园周围的小路上集中分布了一批官方公布的优秀建筑:

1.塘沽路309号,工部局西童女校(市安装公司)

2.塘沽路387-401号,小浦西公寓

3.塘沽路411-429号,(蟠龙街26号),浦西公寓(披亚斯公寓)

4.蟠龙街1-13号住宅

5.昆山路135号,景林堂

6.乍浦路260号,景林庐

7.昆山花园路1-10号住宅

8.昆山路227、277号,公寓

一百多年之前,围绕着昆山公园的绿茵草地有“西童女校”,“景林堂”,“景林庐”(“景林堂”教职人员住处),“中西书院”,和一排排风格相近的清水红砖,券拱门廊的二层民宅,学校朗朗书声伴随着教堂悠悠钟声,一幅恬静而优雅的欧洲小镇风情。这里曾经是塘沽路最经典的地段。谁能想象出她居然是孕育了中国疾风暴雨的温床之一。这就是历史的奇妙。

昆山公園原貌

昆山公園原貌,面向东北,可见中西书院与景林庐

昆山公園原貌

昆山公園原貌,面向西北

昆山公園及周边地图

昆山公園及周边地图,图中标为898崑山广场之处应为昆山公園。

昆山公園现貌

昆山公園现貌,大门

昆山公園门景

昆山公園门景

昆山公園铭牌

昆山公園铭牌

昆山公園内景

昆山公園内景

昆山公園院墙与百官街

昆山公園院墙与百官街

小浦西公寓

优秀建筑,塘沽路387-401号,小浦西公寓

浦西公寓

优秀建筑,塘沽路411-429号,(蟠龙街26号),浦西公寓(披亚斯公寓)

蟠龙街1-13号住宅

优秀建筑,蟠龙街1-13号住宅

景林庐

优秀建筑,乍浦路260号,景林庐,景林堂神职人员住宅

昆山花园路1-10号住宅

优秀建筑,昆山花园路1-10号住宅

昆山路227、277号

优秀建筑,昆山路227、277号,公寓

西街幼儿院

西街幼儿院,1906年的红砖房

(待续)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