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正门

--作者:张祖淦

 

一九三九年九月,在西南聯大會計室工作剛一年的父親考入“中央銀行總行行員高級訓練班”,畢業後隨即奉派在湖南、福建等地方的分行。一九四五年十月,臺灣光復。父親與同事數人一同由央行電調臺灣,參與接收日偽臺灣銀行並任中央銀行臺灣區行設行人員。因時任臺灣省行政長官的陳儀不同意大陸四行(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在臺設行,竭力保留臺灣銀行並繼續發行臺幣。於是接收後在臺北設臺灣銀行總行並在臺各地設分行。父親等原央行的人就以臺灣省長官公署財政處“借調”之名義在臺灣銀行任職。期間陳儀為培養金融幹部,舉辦“臺灣省幹部訓練團”,並親自任主任,父親也曾任銀行組講師,主講《公庫法》等。

以下有幾張歷史照片。兒時父親講解過照片內容,回憶良久卻始终記不確切。

《臺灣銀行接收紀念冊》封面

上图: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五月二十日 《臺灣銀行接收紀念冊》封面

(以下歷史鏡頭均保存在此紀念冊中)

接收、设行人員全體合影

上图:接收、设行人員全體合影 左一是筆者父親

疑為原臺行日人

上图:疑為原臺行日人

似日方人員移交文件

上图:似日方人員移交文件(經臺行經濟研究處查證確認,右下為嚴家淦先生。)

移交儀式中

上图:移交儀式中 左邊端坐者應是中方接收要員 右邊站立的似乎是日人在作交接陳述

時任臺行總經理張武(公武)

上图:時任臺行總經理張武(公武)

作者父親當時征集的同仁簽名

上图:父親當時征集的同仁簽名(在紀念冊末頁)

臺灣銀行總行全體同仁合影,背景為臺灣銀行總行大樓

上图:臺灣銀行總行全體同仁合影,背景為臺灣銀行總行大樓。前排右邊著深色上衣者為父親。父親在背面墨筆記有“臺行總經理張武先生因公東渡全行同仁爰集議拍一全體照於民國卅五年八月十四日攝於臺北市正在修繕箿理之總行前門門口…於公庫部”。 今日此樓犹安在。臺灣銀行網站有現在大樓局部圖,尚可辨認往日風貌,民國三十六年舊臺幣上亦有此樓。

下图:將此照右下部放大:

同仁合影局部

台湾银行正门

上图:今日臺行網站上之大樓局部圖

民國三十六年的舊臺幣

上图:民國三十六年的舊臺幣

泛黃的舊照片記載了逝去的歲月,畫中諸君恐怕多已作古。惟有那臺行的 head office building 依然矗立,見證了、並繼續見證着臺灣的歷史變遷。在網上查到的有關參考資料:

戰後,設於重慶的國府對於如何接管臺灣有兩派意見,一派建議完全與進駐其他“淪陷區”相同,設立“臺灣省”。另一派則主張在臺設立擁有軍警等特別公權力的“特別行政區”。當時的中國領導者蔣介石先生采納陳儀《臺灣接管計劃綱要》中的意見,設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負責接收臺灣,全部公署行政人員初定為2000名。但最後接管計劃中的規劃並未完全實施,長官公署制度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而為人詬病,甚至被稱為“新總督府”。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發表終戰詔書,二戰結束。同年8月29日日蔣介石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並於9月1日於重慶宣布成立“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與“臺灣警備總部”。同時命陳儀兼任“臺灣警備司令”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決定在臺灣發行“中央銀行臺灣流通券”,於十月下旬頒布《臺灣省當地銀行鈔票及金融機關處理辦法》,規定:臺灣省的銀行鈔票,由政府分別面額,定價分期收換;其定價及收換期間,由財政部公告;臺省內敵人設立的金融機關,由政府指定國家行局清理接收。隨後,中央銀行在上海趕著印制了二十六億臺灣流通券,備赴臺軍政機關使用和收換舊臺灣銀行鈔票,並遴派人員准備赴臺設立分行。陳儀反對這種做法。入臺前他建議蔣介石:“臺灣貨幣金融暫維現狀,中央銀行在臺設行為期尚早”,希望暫不插足臺灣,並表示“臺灣貨幣應由臺灣銀行繼續發行,如中央不予贊同,則當商請中央銀行委托臺灣銀行發行,由中央銀行派人監督”。入臺後,陳儀經過實地考察,更堅定在臺實施獨立貨幣體系的決心。他致電行政院秘書長蔣夢麟,說明根據臺灣目前的情形,“中央銀行此刻決不宜來臺設行發行,致與臺灣銀行發生競爭,使弟無法控制,以致通貨膨脹,幣制混亂,物價高漲,人心動搖”。希望通過蔣夢麟向行政院長宋子文疏通。最終,國民政府行政院下達指令,同意臺灣省「目前幣制應照陳長官所擬辦理」,准予暫繼續使用臺灣銀行券流通,終於取消原定發行的“中央銀行臺灣流通券”。將這套紙幣旋即被銷毀。在銷毀時有極少流出。這是只能在大陸找到的臺灣紙幣。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