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吉卫

 

作者小传:

马吉卫,字海州,回族,祖籍安徽怀宁,出生地辽宁海城。生于民国21年壬申农历7月16日。

作者出生在一个没落贫穷的读书人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日寇统治下度过的,步入青年,1947年家乡解放,在共产党红旗下成长。

1949年毕业于海城第一中学(现海城同泽中学),同年考入沈阳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化工专业。1952年1月22日被批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被选送到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后合并为辽宁大学外语系)学习俄语。1955 年2月22日分配到北京当时的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1956年建化学工业部),以后被派到化工局所属的吉林市江北化工区电石厂任俄文技术翻译。任职期间曾作俄文笔译和口译翻译,曾任翻译组组长。

1957年12月末被定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1958年6月9日,在共青团电石厂第二次团代会上,时任厂团委副书记邓辉在其所作的《共青团吉林电石厂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宣布:“开除团内败类右派分子马吉卫” 。1958年6月公布給予撤职降薪保留厂籍的处理。

1958年9月19日到电石厂装卸队当装卸工人进行劳动改造。

1959年10月5日被转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设立的为本公司所属各单位的“右派分子”集中改造场所染料厂“ 运输排” 集体改造。

1961年10月16日被宣布摘掉“右派分子”帽子。之后,回到原单位电石厂在生产车间当化工工人。

1963年秋至1964年初夏,参加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弗罗拉碱厂工作,在天津永利碱厂援外办公室任俄文笔译技术翻译。任务完成后又回到电石厂仍当化工工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没有改造好的右派分子”的身份被揪斗,蹲牛棚;又被“加冕”为“苏修特嫌”,成为双加料的“反动分子”。1970年1月10日宣布被解除专政。

1970年7月21日,全家被遣送到农村,在吉林省蛟河县白石山公社宏胜大队第一生产队落户。

1972年4月28日被返送回城,仍在电石厂生产车间当化工工人。

1979年3月错划“右派”得到改正,恢复原职、 原薪,调到该厂技术情报室工作,后任该室负责人。1993年退休。

自1984年起被聘为政协吉林市龙潭区第一、二、三届委员并被选为常务委员直至1993年。1985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吉化公司总支社委员。

 

前言

唐朝史学家刘知幾《史通.杂述》中称:“轶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今人解释轶事是世人不甚知晓且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亦指零星未经汇集的事迹(《辞海》轶事条)。我的回忆录就是对一些世人不甚知晓的事迹的回忆。

1978年9月17日,中共中央(78)55号文件批转全国。文件批转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公安部、民政部于1978年8月25日呈报的《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称:“对于过去错划了的人,要做好改正工作,......已经发现错划了的,尽管事隔多年,也应予以改正。”

文件执行后统计,全国已有557822名错划右派获得改正。如今三十年过去,这些人中已有许多人过世了,他们瞑目地安息了;在世的人也过着幸福的晚年。我的此回忆录也作为错划右派改正三十年之纪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1958年起,中国大陆有了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之称,“右派”排行第五。本回忆录忆述的是曾经在一起共同劳动改造的一小群不为人知的“右派”们的往事,故而名之为《老五族轶事》。

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复查统计,在反右运动时,1957 年和1958年两年里共弄出55万7千8百多个“右派分子”。

如今,错划“右派”已获得改正。但对1957年的这段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并没有消失。暮年的我在寂静的夜独思,那些生活的影子浮现在眼前,酸涩的往事与苦楚的感受,一幕幕一幅幅,就像刚才,不时地触痛着心。如今,那个年代结束了,留在经历者心灵上的伤疤不时地会汩汩地流血,倾诉着历历在目的往事,筑成永不逝去的记忆。“往事只堪哀”。人生的回忆总是一半喜悦一半泪水,用泪水研墨所书写的这段记忆,为的是不再有更多的泪水。

我本无写作之才,更无哗众取宠之意,去迎合当前写书热之风。我拿起笔是为了不忘却众多渺小人物的影迹和心灵隐痛。然而只恐笔锋无力难以书出人内心的酸与苦。我记录的只是一小族小小知识分子在那个伟大时代里的命途。他们只是不为人知的小人物,但他们都是不应受蔑视的人。片段的回忆作为我对那些曾在患难中一同劳动改造的已经得到改正的“右派”朋友们的回念。

为保持真实性,回忆录中所提及的人物,贸然以实名真姓写出,谅朋友们必能神会。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

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