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元川
第一篇 一世祖周洪有(六)
第四章 二世祖王芝来(三)
第三节 三世祖周元川
周元川为周明高之三子。生于壬午年腊月三十日(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公历1943年2月4日),生在宾川县五星镇(今为金牛镇)溪河村周家屋基。
周元川对于出生地的旧屋,记得是坐北朝南,一共七间,东西各有一间空地。从西边到东边,第一间周元川和父母居住,第二间为堂屋,供有天地国亲师位,靠北墙摆着二、三十个泡菜坛,泡菜、酱豆米、卤腐、腌菜、豆豉,应有尽有,可见母亲持家勤俭。第三间为厨房,第四间、第五间无隔墙,靠西墙一盘石磨,磨豆腐,磨包谷,磨凉粉。靠东墙,竹席围着几千斤包谷,中间南北向一张长条桌,可供十多人用餐。第五间、第六间关牛关马,第七间关猪。第五间踩有土楼,堆放杂物,两位哥哥的课本,成为周元川最好的课外读物。第五间南面有两间坐东朝西的土屋,墙被糊了石灰,为周锦川夫妻的卧室,这两间没有被轰轰烈烈的土改改掉,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被周锦川之子周康推倒。南边靠黄兴家大门盖了一个四面无遮拦的烟棚,晒烟草,晒棉花。大雨欲来,迅即移位烟棚。
土改改掉北面坐北朝南那七间,身无立锥之地的周明高,盖了一间厨房兼卧室。墙抬梁,门是竹片编织而成,极为简易。周元川假期中跟父亲同榻,忍受父亲支气管炎吐痰,经历了六个寒暑。
1948年9月-1952年7月,宾川县溪河村小学。
1952年9月-1954年7月,宾川县五星完小。
1952年9月-1955年7月,宾川县五星完小,补习一年。担任全校少先队大队委员,班上学习委员。
1955年9月-1958年7月,宾川中学初十六班。
1958年,被心怀叵测者发难,扣上“小右派”帽子,展开批判围攻。
1958年8月-10月,在牛井大队大协作公共食堂担任司务长。
1958年10月-1958年12月,在大理市九顶山矿区大战钢铁铜,任炉长。
1958年12月-1959年2月,在矿区修路大队文艺宣传队。
1959年2月-1959年10月,在文山州文山县八嘎公社、古木公社,教当地农民种植棉花。
1959年11月-1960年6月,在宾川县炼洞完小任民办教师。任教期间与同学区教师何标,未取得教育部门同意,擅自报考东川冶金工业学校,被录取入校。教育部门发函东川冶金工业学校要求退回原单位。
1960年7月-1960年10月,下放炼洞公社(今为鸡足山镇)下四村劳动生产。
1960年11月-1961年8月,到牛井公社罗官营管理区投靠亲戚杨明清,参加劳动生产。其间在《云南日报》、《大理日报》发表各种文章十余篇。在了半年,杨明清的妻子和女儿小猪猪设计陷害,贼喊捉贼,以柜子的锁被撬,把我的书籍扔到门外。实际上是下逐客令。只好搬到杨明清的弟弟双定邦家。其间还与张第同学到下关报考云南艺术学院和到州城报考高中,均无功而返。
1961年9月-1962年12月,此前公共食堂解散,经父母要求,回到出生地溪河村父母身边,结束飘泊生活。在生产队从事农事活动。参加哈尔滨北方速记学校学习,为全国优秀学员,哈尔滨道里区文教科发给毕业证书。但使用的名字是“陈德武”。
1963年1月-1963年10月,生产队派驻海稍水库挑土筑坝。
1963年11月-1964年4月,到杨公箐代替父亲守地,父亲在家建盖住房。其间熟读《中华活页文选》五辑,打下一定古典文学基础。给《云南农民报》做通讯员,但使用的名字是“曹子安”。1964年5月-1965年9月,到井头营水电站当民工,兼任牛井中队司务长,半脱产。
1965年10月-1966年9月,到祥云县米甸公社,参加修建引水工程。
1966年10月-1966年11月,到干甸背煤炭。因体臭不适宜在煤井里工作,又返回生产队。
1966年12月-1967年9月,到花桥水库及西大沟,挑土、挖沟。其间替牛井街张文龙为母亲伸冤的大字报代笔,大字报张贴后引起轰动,宾川一中造反派《六二三战报》(铅印)全文转载。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被该报聘为特派记者,每期均有以“本报记者”发表的大块文章。同时在“六二三总站”代写抨击对立面“大联合”的大字报。
1967年10月,和白羊村王其新,以“六二三”赴京代表名义,到中央文革上访。王其新当时的身份是,被别有用心的村民诬陷“攻击毛泽东死了不如秦始皇”打成“反革命”。
1967年11月-1968年3月,在萧英、杨瑛等“六二三”造反派头头领导下,驻守宾川县上川坝子“六二三”大本营—大罗城,在文攻武卫中专业负责文攻。
1968年3月24日,被宾川县“六二三总站”内讧,被总头目杨刚、王国祥,定为“混进造反派组织的坏人”,不再继续专业负责文攻。
1969年,各级革命委员会成立。杨刚、王国祥、萧英、杨瑛均担任要职。好景不长,被抛弃,被列入新的阶级敌人。周元川又被拉来垫背。1970年,被投入白庄大队“一打三反”学习班。1974年3月,参加杨仁民打蕫控告团,到昆明冲击省委机关。与省委领导人周兴、陈康、朱刚、七林旺丹、刘明辉对话。
1975年1月-1977年3月,对自己参加造反活动进行反思和悔悟。终于寻找到一项适合自己的“刻笔”(在钢笔上刻字、刻花鸟图案)手艺,谋求生计。
1977年4月-1978年3月,被作为“四人帮”社会基础,被监禁,被批判斗争,被游街游村,一直到大年初一那天,因为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被捆绑到批斗会上斗争。参加批判会的群众表现十分反感,但敢怒而不敢言,批判会上的发言牛头不对驴嘴。已是强撸之末。
1978年4月-1979年3月,宾川县清查办公室对周元川的问题做了结论:“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定错误,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华国锋搞“抓纲治国”,搞的生产队衣食无着。为了生产自救,开展提制黄连素,解决了一家老小的吃粮问题。
1979年3月-1979年12月,右派改正、地主摘帽,彻底打碎了身上的枷锁。经大队批准报考“云南省选拔中医药人员”考试。到宾川县卫生局领取准考证时,宾川县州城公社党委书记孙大泽从中作梗。周元川向中共宾川县委书记王嘉明申诉,王嘉明当即电话批评孙大泽。半个小时以后,孙大泽派公社党委副书记到周元川家里,通知周元川到宾川县卫生局领取准考证。从此一路绿灯。周元川使出全身解手,初试,复试,考分名列前茅。
1979年12月31日,云南省卫生厅发出录取通知书。
1980年2月1日,宾川县卫生局安排到炼洞公社卫生院工作。试用期定为卫生技术十九级。
1981年2月,转正定级为卫生技术十六级,技术职称定为中药师。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插曲,宾川县卫生局对抗大理州人事局、卫生局的文件,瞒天过海,先定为十八级。周元川到大理州人事局、卫生局上访,大理州人事局、卫生局责成宾川县卫生局,必须定为十五级、十六级。得罪了宾川县卫生局,只定为十六级。这个级别相当重要,它是“师”与“士”的分水岭,也就不再计较。
1981年-1982年,每年冬季到杨公箐县委党校,主持宾川县乡村医生的中医药培训。
1983年-1984年,策划张罗调离宾川县,到外专州,以图解决家中人员农转非,脱农袍跳龙门。1985年2月-8月,到思茅地区中医院试用半年。因性格外露,在《思茅报》发表许多文章,引起院长周楠林的反感,不予办理调动手续。1985年9月,怒江州卫生局要搞中草药调查,急于需要周元川这样的人才,要求尽快报到。周元川认真总结周楠林教训,三个月取得领导信任,一次发函调怒江州药品检验所。
1986年3月,全家五口农转非。
1987年,技术职称定为主管中药师。
1990年,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聘为特邀工程师。
1991年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怒江中草药》(第一编著人),该书获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该项目获怒江州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1992年被云南省卫生厅任命为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审编委员。
1995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编者之一)。
1996年总纂《怒江州卫生志》,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1997年,技术职称定为副主任中药师,怒江州药检所标本室主任。
1997年6月—2006年,任怒江州医学会、中医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怒江医药卫生》常务副主编。
2002年,创办怒江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任所长。
2003年—2006年,怒江州药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2005年6月,怒江州食品药品检验所退休。
2006年—2012年,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作访问学者,并在暨南大学、云南中医学院讲演。此后每年均到该校进行学术交流。
2007年当选省中药天然药物专业委员。
2008年任云南鸿泰药业公司质管部经理。
2009年担任由云南中医学院组织承担的《云南“香格里拉”民族医药》系列丛书《怒江流域民族医药》第一主编。
2010年当选第一届山水蓝岸业主委员会主任。
2010年11月,周元川、郑进主编的《怒江流域民族医药》,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怒江流域民族医药》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68年4月,周元川与宾川县州城公社大罗城村郭家早之女郭定芳结婚。郭定芳,生于丁亥年六月十七日(1947年8月3日)子时。家庭贫穷,没有读过书。
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预备党员,任生产队作业组长。在整党建党中,以划不清阶级路线和地主子女结婚为理由,被停止预备党员资格。1986年随迁怒江州药检所。
郭定芳的父亲郭家早,江西宁都黄石乡沙子岭村人。郭家早带着弟弟参加了红军。红军长征以后兄弟离散,命运各不相同。弟弟在过草地时受伤,后来辗转回到家乡,最终落实了红军待遇。郭家早在长征途中被国民党军打散,又加入国民党第二军,开赴抗日前线参加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当国民党第二军开赴云南时,他终于找到机会做了逃兵,落籍宾川。后参加中共地下游击队,1950年在宾川县法院任炊事员。土改时放弃工作,回大罗城村参加分土地、分浮财。1985年落实定补待遇。1986年随迁怒江州药检所。1994年去世,享年八十七岁。
郭定芳的母亲雷氏的生身父亲是上川坝赫赫有名的杨尊保,杨大爷。任过剿匪司令。但雷氏的母亲是杨大爷的小妾,为杨大爷在景谷县所娶。雷氏生下不几年,她那显赫的父亲在南行的途中一命呜呼,母亲和仆人挑着雷氏,回到杨大爷居住的老赵村。虽说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财主,但继承权牢牢掌握在杨大爷原配夫人的儿子手中。因为有杨大爷的骨血雷氏,母亲作为杨大爷遗孀的名分,并不是谁想否定就否定得了的。无奈杨大爷的儿子是个大烟鬼,要不了几年,家产全部被他吹光,没有办法,随同妻子回娘家谢官营,雷氏和母亲一同前往。苦苦支撑的守望,竟落得这样的结果,这个异乡女人终于带着自己的孩子,嫁到大罗城雷家。这就是郭定芳的母亲雷氏(本来应是杨氏)的来历。雷氏出生在大户人家,一辈子过的却是穷人的生活。这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她忠实地继承了他哥哥的遗风,把吹大烟的劣习带进棺材。雷氏的婚姻不顺利,先是给人家做小,后来逃了回来,然后嫁给一个在一平浪背矿的矿工,这人叫张金有,当她怀上郭定芳的时候,矿洞崩塌,张金有不幸身亡。雷氏以泪洗面,拿着一点抚恤费回到大罗城。郭家早和雷氏结婚,郭定芳是张金有的遗腹子。
图:郭家早迁坟后扫祭场景
图:周元川夫妇与孙女周汛
图:郭家早遗像
图:2011年清明节为郭雷氏立碑
周元川和郭定芳膝下有三子。周大江、周大海、周大湖。
一、四世祖周大江
长子周大江(原名郭大江),为周元川之长子,生于1969年6月13日(农历己酉年四月二十九日午时),生在宾川县蹇街公社(今为州城镇)大罗城村郭家早地基。1976年9月—1980年1月,在大罗城小学读书。1980年3月-1985年1月,在宾川县炼洞完小读小学、初中。1985年3月-1985年7月,在思茅第一中学读初中。1985年9月-1990年7月,在怒江州民族中学读初中、高中。1992年—1996年在怒江州印刷厂当工人。1996年以后自谋职业,到昆明搞过广告,在六库蹬过脚踏三轮车。婚姻不顺利,曾与其兄周学明之姨妹、兰坪县营盘乡白羊村杨勤富结婚,一年后离婚。2001年2月5日与祥云县前所乡北淜村李林之女李绍丽结婚。李绍丽生于1973年9月28日(农历癸丑九月初三日亥时),祥云县高中毕业,户籍为六库镇城镇户口。双方结婚后经营药品。泸水县交警大队发布如下消息:“2011年11月23日,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向阳南路31号1栋1单元502室的周大江(男,42岁,持533321196906130 031号“C1”类机动车驾驶证)和怒江州民族中专学校的董文兴(男,40岁)驾乘云Q08160捷达牌小型轿车,从泸水县六库镇驶往鲁掌镇,2时40分许,当车行至瓦片线K114+980米处时,车辆驶出路面翻下山坡,造成周大江死亡,董文兴受伤,车辆严重受损的交通死亡事故。”周大江年仅四十二岁。周大江的死亡,白发父母丧子,妻子中年丧夫,女儿幼年丧父,全家人痛哭不已。周元川常常用父亲周明高的遗训:“兄弟如手足,朋友如衣服”,教育周大江,同时教育他不要酗酒,他听不进去,最终酿成大祸。仁和堂周氏,刻骨铭心要记住血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上文董某就是周大江的结拜弟兄。周大江和李绍丽膝下有一女,取名周涛,生于2003年2月27日(农历癸未年1月27日午时),生在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向阳南路。现在泸水县六库镇第一小学上四年级。
图:周大江、李绍丽、周涛一家在用餐
图:少年时代的周大江
二、四世祖周大海
周大海为周元川之次子,生于1975年10月24日(农历乙卯年九月二十日),生在宾川县州城乡大罗城村郭定芳、周元川地基。曾在大罗城小学、怒江州师范附小、怒江州民族中学就读。1998年7月,毕业于云南省曲靖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1998年12月在贡山参加工作,曾担任贡山县人大办公室副主任、贡山县人大办公室主任、贡山县委办公室主任等职务,现为贡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其妻李芝娜,其女周薇娜。
图:周大海幼年时摄与宾川县炼洞卫生院
图:周大海一家于贡山县住宅
三、四世祖周大湖
周大湖为周元川之三子,生于1980年年2月5日(农历庚申年腊月十九日),生在宾川县州城乡大罗城村郭定芳、周元川地基。曾在怒江师范附小、六库中学就读,年毕业于怒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医士专业,年考入怒江州保健院。2010年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到兰坪县河西乡,获得全州优秀队员称号。2009年与泸水县古登乡马狂底村傈僳族光义山之女和义妞结婚。和义妞生于1982年11月20日(壬戌年十月初六日),云南财经学院毕业,从事会计工作。周大湖与和义妞膝下有一女,取名周汛。生于2010年6月7日(农历庚寅年四月二十五日)。
图:周大湖一家三口
图:周大湖幼时摄于宾川县州城乡大罗城住宅
(待续)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