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新华
15、吴江路天乐坊的逢年过节
与全世界小朋友一样,天乐坊的小朋友也喜欢过节。
春节来了,过年了。那些大鱼大肉与他们关系不大,最开心的莫过于玩炮仗。从那时的城隍庙买来一盒一盒的炮仗,不舍得一下子点着放完,小心地拆开来,一枚一枚的玩。过年了,每家都有向老祖宗牌位敬香的习俗,那棒香总是会有的,抽出一根点上,就成了点燃炮仗的引子了。那时候谁口袋里有一把炮仗,那走到哪里都是众人追捧的明星。慷慨一点的小朋友会拿出一些分给要好的小朋友,小气一点的就让跟着的小朋友看着他点燃炮仗,然后抛出去“啪”了。有的时候,抛出去的炮仗未响,有的小朋友就会跑去拣回来,将炮仗一折二,中间露出黑黑的炸药。然后用燃着的棒香去点燃那黑黑的炸药,炮仗的对折口就会喷放出一股激扬的火星。旁边一众小朋友就会欢呼:
老太婆拆屎喽,老太婆拆屎喽(老太婆撒尿)
在弄堂里玩炮仗是最开心的事,没有之一!
再小一点的小朋友(5岁以下吧),脸上蒙着从老城隍庙买来的纸质面具,孙悟空、猪八戒、京剧脸谱等,手里拿着也是从老城隍庙买来的木质大刀、宝剑,在弄堂里东冲西突,新衣服沾满了灰尘也全然不顾,直玩得天昏地暗。
我那时也有新衣服穿,但是总是袖子那里要往上折两折甚至三折,我姆妈说,你人长的快,没几天就会放下来不用折上去了。为了好看,我常常将袖子往里面折,这样看上去就好像正好一样,但是几乎长及膝盖的衣裳那就没有办法遮掩了。好在那时也没有更多的想法,有新衣裳穿,能去看小朋友点燃炮仗玩就很开心了。
过国庆节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国庆节当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就匆匆吃了泡饭,拿上小板凳,跑到石门路丁泰食品商店门口那里抢位子等着看国庆大游行。之所以要在丁泰食品店门口抢位置是因为游行队伍在这里会停下里表演。
那时的国庆大游行队伍是从人民大道出发,共分四路,一路沿着威海路一直往西,在石门路右转进入石门路往北,然后再在南京西路石门路口左转沿南京西路往静安寺走去;第二路从人民大道出发,沿西藏路往北,在南京东路右转往外滩方向走去;第三路从人民大道出发沿西藏路一直往南向南市走去;第四路就不知道如何行进了。
在离天乐坊最近的南京西路是没有游行经过的,所以天乐坊、华顺里、大中里、静安大楼、青海路的居民看大游行都集中到石门一路那里。我记得那时的10月1日天气还比较凉,早上出去要穿罩衫甚至绒线背心。
天蒙蒙亮了以后,我们弄堂里的小朋友才会惊呼道:你也在这里啊!这时候往往要引起一阵骚乱,大家要调换位置,坐到好朋友边上去,但往往是不能如愿的。
在那里等好几个小时,一直要到上午十点,游行的队伍才会过来。我会一个人坐在那里傻等,等我姐姐将近十点才来坐在我老早抢到的位子上一起看大游行。
看完大游行后回家吃完午饭后就开始盼晚上的焰火了,那时我们就看人们公园施放的焰火。每年国庆前几天,人们公园就闭园准备,在人民公园闭园告示一贴出来,我们就开始盼,还常常走到人民公园南面,人民大道边上的围墙边窥视那里的准备情况,有的时候还能看到那斜竖在地上,炮身涂成草绿色像迫击炮一样的焰火施放大炮。
终于等到晚上,随着咚咚咚咚的炮击声,天乐坊许多居民跑上三楼阳台观看焰火,还有一些弄堂里的大人小孩跑出来了,欢呼着都跑到吴江路天乐坊口。在这里是可以搬把椅子坐在那里朝东观看,但是有的放得比较低的焰火会看不到,于是很多人就跑到南京路青海路口去看焰火,那天晚上南京路青海路口的人是最多的。向东望去,焰火就在正前方绽放,人群一阵阵欢呼声。在润康邨口的南京路上会有人墙拦住不让行人往东过去,因为在成都路以东的南京路上已经不是安全地带,不时有未燃烧尽的焰火掉落下来。如果你要更近的,在人民公园门口观看焰火,那你就要在下午三点以前就到那里等着。下午三点就开始封路,不让行人靠近人民公园了。
那绽放的焰火里还时不时有悬挂一串明亮火球的小降落伞飘荡在空中,这些飘荡的降落伞会随风向西飘过来,有的就会逐渐降落到青海路、天乐坊、大中里、华顺里、柏德里一带。于是一些孩子爬上屋顶,手持长长竹竿,等着钩抢随风飘过来的降落伞。一旦钩到一个降落伞总会引来一片欢呼声。也是很奇怪,那些降落伞从来不会直接飘落到地面上,所以我是从来没有机会捡拾到任何降落伞的,只能第二天看看人家钩抢到的降落伞。那些视如珍宝的棉花纸做的降落伞,不是要好的小朋友还看不到!
后来,国庆大游行取消了,没劲。
再后来,燃放焰火也取消了,更没劲。
16、吴江路天乐坊的弄堂游戏
小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玩具可以玩,就在弄堂里找一些基本同龄的小朋友玩各个时期流行的游戏了。那时的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桌上游戏和地上游戏。
桌上游戏有:挑游戏棒、翻麻将牌、斗24点
地上游戏有:打弹子、顶橄榄核、刮豆腐刮子、抽贱骨头、造房子、跳橡皮筋
还有一些所谓的大型活动,如斗鸡、捉迷藏、老狼老狼几点了等,都需要更多人参与才好玩。
但是这些游戏,到文革了,我就不大去玩了。一方面已经读了三年书,认了一些字,能够囫囵吞枣地看看小说了,而且有要好的发小徐熏南经常提供所谓的“禁书”(野火春风斗古城之类),天乐坊19号大头也经常提供好看的小说、回忆录(红旗插上大门岛之类),都是时间紧迫限时限刻要周转的,大部分时间看书去了。另外,那个时候,外面的小混混也经常来天乐坊捣蛋,看到你们玩游戏(如打弹子、顶橄榄核等)就会动手抢,被抢去好多弹子和橄榄核,也就不再有兴趣玩了。
游戏的普遍规则之一--猜东里猜
游戏前,大家都需要制定一个基本规则,先后次序,纷争解决,输赢标准等等。先后次序一般是采用猜东里猜(石头剪刀布)来解决。游戏双方(或多方)握紧拳头,共同喊:猜东里——猜。那个最后的一个“猜”是在“里”字拖长音后才一起喷出口,并在同时张开紧握的拳头,亮出自己的手势是石头还是布,还是剪刀。如果双方一样,就再来一次,但这个时候高喊的仅仅是一个字“猜”,并同时亮出自己的手势,如果还是一样,那就继续“猜”下去,而且频率越来越快,直至分出输赢。输赢的作用视不同游戏而取舍争先抢后。对自己有利的是“争先”,对自己不利的是“抢后”。如玩“挑游戏棒”、“翻麻将牌”、“跳橡皮筋”等,争取先玩的,就要争先,猜东里猜赢家先玩;如“打弹子”、“刮刮片”就要抢后,让输家先玩。
挑游戏棒
这是一种比赛耐心、细心的对玩游戏。从吴江路小摊头买来游戏棒(那时的游戏棒好像是一包一包卖的,一包约30-40根,大概是9分钱),约上一个小朋友在家里的桌上就可以玩。游戏棒是一把如牙签般粗细,约15公分长,五颜六色的竹签样小棒。由一个小朋友先玩,将一把游戏棒拽在手里,突然松开,游戏棒七搭八叠地散在桌上,于是这个小朋友先将撒在四周不会碰到任何其它游戏棒的游戏棒收集起来,再开始用唯一的一根黑色游戏棒去挑那被压在下面的游戏棒。在挑取的过程中不能碰到其他未挑取的任何游戏棒,挑出一根再挑出一根,直至全部挑完。如果在挑取过程中碰到了其它游戏棒,那就算失败,轮换其它小朋友挑取,最后全部挑取完毕后,根据挑取游戏棒数量多寡,决定各自的输赢。
翻麻将牌
这是一种比试谁最眼明手快的桌上游戏。
五六个麻将牌一把撒落于桌上,形成无规则位置。游戏者就会拿着一个沙包(约5厘米见方,里面包着沙子或米粒)往上扔去,在往上扔沙包的时候眼睛是盯着上升的沙包的,另一只手在台面上的动作是不看的,只是在扔沙包前看看台面记住那些麻将牌的所在位置和现状。在那个沙包停留在空中的间隙,游戏者就必须迅速将桌面上的麻将牌归拢,排成一定的形状,或者逐个竖起来,或者逐个翻面成一样,或者两个一对取走,直至桌面清空。比试谁清台面的次数少,谁是赢家。
规则类似于打高尔夫球,比谁的击杆次数少。
这个游戏更多的是女小朋友玩,但是玩得更溜的还是小男生,如果他喜欢并投入。
我的发小周一平就是一绝。
24点
那是到现在还见到有小朋友在玩的经典桌面游戏。对玩的两个小朋友各拿一叠扑克牌(除去J、Q、K、大怪小怪)共同翻出各两张牌,在桌面上形成四张翻开来的扑克牌,运用加减乘除的运算,算出24的结果,谁先心里算出谁就可以立即拍响桌子并说出计算的过程。那未及时拍响桌子的就只能将这四张牌收进自己的手中。哪个小朋友先将手中的牌发完,哪个小朋友就先赢。这个游戏,我赢得比较多,有的时候牌一发出来就拍响桌子,然后利用要说明计算过程的短暂时间,边看牌边编计算过程。后来大家都这样玩,这个游戏就渐渐失去了争输赢的乐趣了。
造房子
在弄堂里路面上画上格子,一般是竖行的两排各五个格子,最底下是1,往上依次为2、3、4、5,造房子的小朋友从1开始勾起一个腿单腿向5的方向跳动,跳动的时候同时踢动放在小格子里的那串串串。不能过格,即不能从1一下子越过2到3或其它格子,也不能不过格,即仍然在同一格子里,否则就是输,必须换其它小朋友来跳。到5的格子以后转回头向1的方向跳。跳完了1,开始跳2,跳2的时候先将串串丢在所对应的格子里再跳过去从2开始踢着串串跳,再接着3,跳到5后开始往回跳,一直按序倒着跳到1。谁最早跳完谁就是赢家。
那个串串(我现在想不起来这个串串叫什么名字了)是要特别说明一下的。这串串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有用家里妈妈针线盒里的各种纽扣,有用吃剩下的蛤蜊壳或者毛蚶壳。这些吃剩下的蛤蜊壳和毛蚶壳都需要洗干净,然后在其顶端磨出一个小洞,用线串起来。一串这样的东西大约要用十个蛤蜊壳或毛蚶壳。这个串串虽然廉价或者说根本无价的,但是容易坏,玩几次就会破碎,不得不再等家里吃这些海鲜的时候再做了。这当中最高级的串串是用橄榄核做的串串。吃剩下的橄榄核洗干净,拿去在水泥墙上磨两端,将两端的尖锐部分磨去,露出核中自然空洞的眼,然后挑去空洞中的核肉,用线一个一个串起来,那串成的串串既滑又坚固。是这些串串中的精品!
抽贱骨头
北方人称为玩陀螺。那时我们抽的贱骨头基本都是自己做的。从家里的拖把上锯一小段下来,一头削尖,放在地上用力旋一下,乘其还在离心力作用下没有倒下的瞬间,拿起粗绳子对着其旋转的方向用力抽动,给以继续旋转的动力。这样的抽贱骨头游戏会持续很长时间,乐此不疲。做得好的贱骨头是会在削尖的头上镶嵌一颗钢珠,以减少贱骨头在高速旋转时的磨损。
这是一个单个个人就可以玩得很开心的个人游戏。
刮豆腐刮子
一种将折叠成一个方块(类似五香豆腐干大小)的纸片片刮出固定区域的游戏。刮子是纸头做的。那时纸张并不富裕,不像现在,纸张要多少有多少,那时的纸张是要等学期结束,用过期的练习簿来做刮片。如果能得到一张类似于画报那样的纸张做刮片那是幸福的不得了。因为这种纸张厚,份量重。刮的时候赢得机会就会更多。
找一个窨井盖作为固定区域,或在空地上画出固定的区域。对玩的双方小朋友将自己的豆腐刮子放在区域内,轮流在对方的豆腐刮子边用手拍地面,利用拍动引起的气流将对方的豆腐刮子吹出固定区域者胜,那被吹出的豆腐刮子就收归拍动者。另一种玩法是用力将自己的豆腐刮子向预先放在区域内的对方豆腐刮子摔拍下去,利用用力摔拍下去的气流使对方的豆腐刮子翻身以致跳出固定区域而获得对方的豆腐刮子。直至对方小朋友口袋里的豆腐刮子都输给自己结束。
顶橄榄核
规则基本同刮豆腐刮子。
划定一个固定区域,猜东里猜输家先要将自己的橄榄核放在当中被对方先顶。由另外一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橄榄核站直身子从眼睛的高度瞄准地下那颗橄榄核松手放下去(顶下去),利用瞄准的角度和物体自然下i落的力量将地面上的橄榄核顶得跳动起来,向规划区域外跳动。如果一次不能顶出规划区域,还可以继续顶一次。直至顶出区域。但是如果顶的那次瞄歪了,没有顶到那颗橄榄核,就要换对方顶。为了获得更多的重力加速度所带来的冲击,顶橄榄核的小朋友都尽量站直身体,尽量升高握在手中橄榄核的高度。
如果我自己的橄榄核被对方不小心顶到沟沟坎坎里面,那是要开心煞忒了,对方就要花更多次数来将这橄榄核顶出去,我就有机会比对方更早将对方的橄榄核顶出去。顶出去的橄榄核就归自己所有,直至对方的橄榄核都到自己的口袋里。
规则也与斯诺克有些相同。
橄榄核是哪里来的呢?当然是吃橄榄后剩下的以及赢得来的。当时我记得橄榄有好几种:
拷扁橄榄,一种水分较多,味道比较甜的那种,颜色有点黑;
五香橄榄,一种核比较小,外面裹满香草粉的橄榄,颜色金黄;
咸橄榄,一种个头比较大,干干硬硬,咸得不得了,这种橄榄根本不可能将整颗橄榄放进嘴里,只能咬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的吃,否则要咸煞忒的。
这些橄榄都可以在丁泰食品店买到,5分钱一个三角包。从口味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喜欢五香橄榄,既好吃又耐吃,一只橄榄可以嘴里含半天了。但是为了顶橄榄核的游戏,我们又不得不买咸橄榄,咸橄榄的核大,顶起来赢得机会更多!
打弹子
找一块凹七凸八的地方,有沟沟坎坎的更好。划定区域就开始了打弹子的游戏,可以一个人自己玩,也可以多人一起玩。多人玩的时候先要猜东里猜决定先后,输家先来。将自己的弹子向墙上轻轻一击,利用墙壁的反弹力,弹子会自己跳动着向前面跳去。根据在区域内谁停得远谁就可以获得首先击打的原则,开始对弈游戏。击打的时候要控制好力度和角度,使弹出去的弹子既不会跳出划定的区域,又能停在最远的地方。停得最远的地方的小朋友获得首先击打对方弹子的资格。如果用力过猛,弹子跳出界外,那就惨了,必须将那弹出界外的弹子捡回来放在离开始地方一巴掌远的近处。那后来的对方小朋友就可以控制好力度,轻轻地向墙上一击,稍稍超出你的弹子一点点在近距离的地方停住即可,那他就会很容易就能击打到你的弹子。
击打。小朋友拿起自己的弹子,一只手撑在地上作为支座以增加另一只手击打时依靠在上面的稳定性。另一只手握起拳头,将弹子搁在食指根部与拇指指甲之间的手掌虎口间,拇指垫在弹子后面,利用拇指向外的瞬间爆发力瞄准对方弹子将弹子射出,击中并将对方的弹子击出划定区域算胜,此弹子归己。如果击中对方弹子但没有击出界外,还可以连续击打,直至击出界外。有的时候击中就算赢,被击中的弹子归己。如果未能击中,那就要换对方击打。
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弹子没有击中又正好停在他的弹子傍边那很容易被击打的地方,那对方就会很兴奋地高叫一声:同福里!同时还会展开双臂作出保护状,于是我们边上的小朋友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一击击中,收归了这颗倒霉的弹子。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大叫:同福里。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是一句英语啊:Don't free
这个游戏规则也类似于斯诺克游戏规则。
那时大家玩的弹子有两种:
一种是玻璃弹子,里面有花纹的漂亮的玻璃弹子。这些弹子最初实际上是用在六角跳棋上玩的,但是玩跳棋的却不多,都拿来在地上打弹子了;为了符合这个玩打弹子的市场需要,小摊头里也有得卖这种弹子,价格如何倒是没有记住。
另一种叫野乌弹,好像是水泥(或者大理石)制成的,颗粒比玻璃的要大一些,白色,上面有的时候会有一点点麻点。为了公平起见,有的时候,玻璃弹子是不会与这种水泥弹子一起玩的,水泥弹子大而且沉,容易击打。
跳橡皮筋
这是女小朋友的专属游戏。
也可以一个人玩,将橡皮筋两头挂在固定的钩子或墙壁上。一个人自己跳。但是更多的是三个人以上一起玩。其中两个人各牵长长的橡皮筋的一端,由首先获得跳橡皮筋的小朋友在当中跳动,跳动有各种姿势和动作。最普通的就是起身跳起将一腿钩进橡皮筋,另外一腿随之再钩进橡皮筋,然后再一个脚一个脚跳出橡皮筋。这样一个往复进出算一个,重复这样的往复直至出错换另外那个牵橡皮筋的小朋友玩。如果这个跳橡皮筋的小朋友没有出错而达到大家事先商定的往复次数,她就可以升级。升级就是将橡皮筋的高度逐渐升高。最低是在腰间,其次是放到与肩膀高,再是与头顶高,最高是将手伸直,将橡皮筋举得与手伸直一样高的顶端。那是非常的高,对于跳的小朋友来说,不仅要弹跳力很好,还需要髋部韧带柔软宽松,并且腰肢柔软。一般举到头顶已经是很厉害的了。
在暮色的黄昏里,远远的横弄堂后面还会有传来跳橡皮筋的童谣:
小皮球,小小来,落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
(待续)
本文经作者或其家属授权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